1906 年,37 岁的甘地正式开始禁欲,为此,他伤害了不少漂亮女人,其中包括了自己的侄媳妇、孙女等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一切的起点,藏在他早年的愧疚里。甘地在自传中曾坦言,年轻时的他沉迷情欲,甚至在父亲临终前,还因与妻子缠绵而错过了最后一面。 父亲枯槁的手垂落时,他正沉浸在私人的欢愉中,这份迟来的悔恨像烙铁一样烫在他心上,成为日后禁欲修行的最初动因。 那时他在南非做律师,穿着西装,住着洋房,却总在深夜被噩梦惊醒 —— 梦里父亲的眼睛一直盯着他,仿佛在质问 “你配得上肩头的责任吗”。 1906 年的南非德班,印度侨民正为反对种族隔离法案而奔走,甘地在一次集会上突然宣布 “从此禁欲,专注于服务民众”。他扔掉了西装,换上土布缠腰,开始用苦行的方式锤炼意志。 起初只是与妻子分床而睡,后来逐渐发展出更极端的 “测试”—— 他认为真正的禁欲不是逃避诱惑,而是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 于是,他开始让年轻女性陪自己睡觉,从信徒的女儿到远房侄媳,甚至包括晚年时未成年的侄孙女玛妮。 这些女性大多是他的追随者,视他为精神导师,面对 “圣雄” 的要求难以拒绝。 玛妮后来在日记中写道:“夜里躺在他身边,我浑身僵硬,听着他的呼吸声,既害怕又困惑。” 她们被告知这是 “净化灵魂的修行”,要在黑暗中默念经文,不能有任何肢体接触。 可对这些年轻女性而言,与一位年长的男性同床共枕,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折磨。有追随者曾劝阻他:“圣雄,修行不该以伤害他人为代价。” 甘地却固执地认为这是 “必要的考验”,甚至在信件中写道:“我的思想如水晶般纯净,旁人的误解是因为他们不懂精神的超越。” 这种极端的方式,与其说是修行,不如说是一种偏执的自我证明。 他年轻时没能抵御欲望的诱惑,便想用晚年的极端行为来弥补,却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1930 年的 “食盐进军” 中,他带领民众徒步 240 英里抗议英国盐业垄断,脚上磨出血泡仍坚持前行,这份坚韧令人敬佩。 可同一时期,他却让侄媳阿芭拉陪自己睡在行军帐篷里,理由是 “测试在疲惫状态下的自控力”。 阿芭拉的丈夫为此与她争吵,最终选择离开甘地的团体,而阿芭拉则在愧疚中度过了余生。 甘地的矛盾在于,他用非暴力的理念呼吁社会平等,却在私人领域忽视了女性的感受。 他反对英国殖民者的压迫,却在不经意间用精神权威压迫着身边的女性。 那些被卷入 “禁欲实验” 的女性,大多处于弱势地位,她们的困惑与痛苦,被 “圣雄” 的光环掩盖了。 直到他去世后,这些日记和信件被公开,人们才得以窥见这场 “修行” 背后的阴影。 1948 年,当子弹射向甘地胸口时,他口中还念着 “神啊”。这位用一生追求和平与纯洁的老人,终究没能在私人生活中实现自己倡导的正义。 他的禁欲实验,像一面扭曲的镜子,照出人性的复杂 —— 崇高的理想与偏执的行为有时会交织在一起,即便是被誉为 “圣雄” 的人,也难逃人性的局限。 如今回望这段历史,人们或许更能理解:真正的修行从来不是伤害他人的借口,无论打着多么神圣的旗号,尊重与共情才是人性中最该坚守的底线。 甘地推动印度独立的功绩不可磨灭,但他在私人生活中的极端做法,也提醒着世人:
1906年,37岁的甘地正式开始禁欲,为此,他伤害了不少漂亮女人,其中包括了
承永
2025-07-13 01:06: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