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1年,吴三桂麾下第一猛将马宝,兵败被俘后,康熙下旨凌迟。在3天的行刑过程中

彭丽说 2025-07-10 22:42:26

1681年,吴三桂麾下第一猛将马宝,兵败被俘后,康熙下旨凌迟。在3天的行刑过程中,马宝挨了上千刀却一声没吭,直到临断气时,他才吼了一声,顿时惊倒众人。 马宝名声不显,但却是一条铁骨铮铮的好汉,武力在清朝都算得上佼佼者,只可惜,他一生因为看不清局势多次易主,导致他命运多舛。 马宝出身普通农家,只是他天生神力令人敬畏,也正是这个原因他从小就爱好习武,渴望着长大之后能够以武力成就一番大事业。 潜心练武多年的他苦于出身一直没有得到好机会,正在他苦恼之际,遇上了李自成,从此,他便开始在军中大显神威。 只是,那时候的他没有看到天下之大局势,因此,在李自成时候,他也在被逼无奈之下选择了南明。 当时的他想法很简单,不管是在哪里寻找出路,总归不能投身敌营,这一次,他的对手依旧是清军。 只是,他没有想到,南明同样不堪一击,这个短暂存在的政权,根基尚浅,在清军横扫一切的势头下,这个内外交困的政权也随之覆灭。 而马宝并没有“无处可去”,吴三桂向他递出邀请,他也便顺势而为,左右他不过就是一腔热血投报无门。 但吴三桂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他的人格魅力很快就征服了马宝这个难以驯服的“烈马”,两人从此也开始了并肩作战的日子。 吴三桂因为投靠清军获得了藩王的称号,他在大西南过上了逍遥日子,一时间风头无两,按照这样的局势发展下去的话,他与朝堂便能相安无事。 只是,新上任的康熙打破了这种局面,康熙根本不信任这些明朝的旧将,想要培养自己的新势力,稳固大清的统治。 所以,他开始削藩之举,这一举措无疑是动了藩王的蛋糕,甚至颇有将藩王逼上“绝路”之意。 吴三桂深知其害,而他当时盘踞在云南,势力早已渗透各地,除了兵力以外,他对当地的情况也十分了解,同样在当地很得民心。 于是,他认为自己有了造反的条件,在他的长子被康熙处死之后,他更坚定了谋反的决心。 另两位藩王与他也算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当即便决定联合起来,为自己谋求更大的利益。 这下,马宝自然成为了急先锋,而他不俗的军事实力的确开了一个好头,这一下,吴三桂也更加自信的认为,他的谋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而马宝的确十分勇猛,打起仗来也是战功赫赫,他的威名令许多清军将领都闻风丧胆。 康熙自然也听说了他的名头,想要将其招到清军帐中效力,只是他严词拒绝。 那时候,他对吴三桂的衷心天地可鉴,即使在吴三桂死后,其孙子对他多有猜忌,他依然是衷心不悔,一心想着为他们吴家打天下。 只可惜,少主终究年轻气盛,在军中不得人心,没有了吴三桂的坐镇,他也没能足够的能力能带领各路人马重新吴家军辉煌。 马宝的最后一战,就是为了掩护少主而行动的,此战凶多吉少他什么都知道,只是,他还是愿意这样做。 果不其然,大势已去的他们落败,清军步步紧逼,马宝只能认输由此被捕。 但这个时候,康熙早就已经转换心境了,当初需要他的时候,他拒绝,如今作为俘虏自然不会受到什么礼待。 康熙帝对这些反叛者深恶痛绝,下凌迟之令,康熙的狠辣果决由此可见。 而马宝,被绑在木桩上,周围全都是围观的群众,面对大家神色各异的脸庞,他倒是十分淡然从容。 甚至刀子割在他身上的时候,都没能激出他一声惨叫,整整三天的时间,他遭受了超乎想象的痛苦,只是对他来说,到了这个地步,决定不会向清军低头。 在他的隐忍中,人们发现了几分闪耀着光芒的坚毅和勇气,直到第三天,他奄奄一息之际,人们才听到他用尽全身力气发出的一生怒吼,紧接着,他应声倒地,人也已经断了气。 有人说,这不是马宝的真身,但这终究是没有根据的,历史已经远去,这位曾骁勇善战的将领也终究成为了历史的注脚。 信息来源:马宝

0 阅读:73

猜你喜欢

彭丽说

彭丽说

彭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