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调任,前往潍坊担任副市长,然而他在临走前,竟将院子里剩下的煤和木炭都带走,作为一方要员,他这么穷吗? 王伯祥出生于山东寿光北柴西村的一个普通农家。 小时候的他喝过盐碱水,吃过黄蓿菜,也经历了外祖父和小梅因为吃不上饭被饿死的现实。 这些经历,他牢牢的记在了心中,让他从小就立下了改变家乡面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志向。 1967年,王伯祥进入寿光县委工作,凭借着出色的才能和踏实肯干的作风,他很快崭露头角,得到了组织的信任和重用。 1986年,43岁的他出任寿光县委书记。 当时的寿光县虽然土壤肥沃,但60%以上的土地是盐碱地,任何植物都无法生存。 要想改变寿光的面貌,必须找准突破口,大力发展经济。 他首先将目光投向了寿光的传统优势,蔬菜种植。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他顶住压力,全力扶持推广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 为了打消农民的顾虑,他亲自到三元朱村蹲点,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还邀请技术专家现场指导。 在他的努力下,冬暖式蔬菜大棚在寿光迅速推广开来。 王伯祥还规划建设了全国最大、江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 因为只有打通销售渠道,才能让寿光的蔬菜走向全国,真正实现农民增收。 在他的推动下,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 除了发展蔬菜产业,王伯祥还把目光投向了寿北的盐碱地。 他连续三年组织20万劳力上阵开发寿北。 在艰苦的工地上,他与民工们一起挖沟渠、筑盐田、建虾池,一住就是40多天。 在他的带领下,原本荒芜的盐碱地变成了“粮仓”和“银山”,寿北地区的百姓也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在工业方面,王伯祥主持论证上马了一批重点项目,公开考选、大胆启用优秀企业经营人才,较早地实行了企业股份制改造。 在他的努力下,寿光的工业总产值翻了三番,利税增长近十倍。 就这样,在王伯祥的带领下寿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迅速发展,百姓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按理来说,这样的领导应该“享太庙”。 但是在他担担任寿光县委书记的8年里,王伯祥一直住在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4间平房里。 房子狭小破旧,家具也十分简陋,只有一台补交过差价的冰箱、一组陈旧的桌椅、一张自制木床和十几个装满衣物的纸箱。 1991年,王伯祥调任潍坊担任副市长。 搬家时,潍坊市政府派来了一辆货车,可当工作人员来到他家时,却犯了难。 因为他的家当实在太少,实在没有什么可拉。 最后,王伯祥看着院子里还没烧完的蜂窝煤和木柴,笑着说:“把这些也装上吧,到了那边还能接着用。” 就这样,一辆货车,装着他全部的家当,驶向了新的工作岗位。 2023年3月13日,王伯祥因病逝世,享年81岁。 对此,你怎么看?
沈逸蔡正元争论台湾回归之路,别忘了曾仕强的预测!最近大陆的沈逸和台湾的蔡正元,
【51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