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作为独立的称谓出现在19世纪末。光绪皇帝在筹划戊戌变法时,将变法派大臣称为“同志”,此后这一称呼逐渐成为同一政治派别人员的互称。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会员们也互称“同志”,孙中山在其《总理遗嘱》中也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同志”一词最早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国语·晋语四》中提到:“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意指志同道合的人。此后,《后汉书》也提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表明这一称呼在古代社会中被广泛用于朋友之间。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同志”一词被赋予了新的涵义。1921年,中共一大党纲中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此后,“同志”成为党内成员之间亲切平等的称呼,也成为全国各族人民之间相互尊重的称呼。
1464年,明英宗朱祁镇驾崩,太子朱见深即位。随即朱见深就遇到了一个让他头疼的问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