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大部头喜加一“有点毛病”也挺正常的!

冲冲评文学 2025-06-30 15:10:44
哈喽各位精神状态在“疯”和“崩”之间反复横跳的朋友们👋 这本我边看边点头、边看边怀疑“这作者是不是在偷窥我生活”的心理学大部头——《变态心理学(第11版)》📚 别看到“变态”俩字就皱眉头,其实这本书说得不是“变态杀手”那种猎奇,而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点小毛病的小可爱心理状态 😌 🧐“变态”这个词,真的冤枉! 首先解释一下,书名真没恶意! “变态”在古代的意思是“状态的变化”——比如今儿情绪起飞、明儿emo抠脚,这都是正常的“变态过程”。 📍所以作者特地保留这个翻译,是为了提醒我们:心理健康不是非黑即白,今天你焦虑到抓狂,明天你开心到起飞,恭喜你,活得很人类! 📍案例太真实,看完直呼“这不就是我吗” 书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案例,有的离谱到像小说,有的真实到像你我。 ✨一位有强迫症的女士,坚持老公扔完垃圾要洗20遍手、脱鞋、打肥皂……一不小心流程错了?重来! ✨多重人格的比利体内住着10个人,有抽烟的、有英国口音的、有3岁女童……不同人格还过敏不同的东西。 📱刷手机刷到失眠?你可能也“上瘾”了!书里专门有一章说“数字时代的异常心理”,直戳我们这届年轻人的痛点。 你是不是: 没有WiFi就灵魂失重? 离开手机五分钟就开始脑内小剧场? 别笑!这叫“网络成瘾障碍”! 不是开玩笑,书里还贴心给了个自测清单。 🤡别再用“强迫症”开玩笑了,人家真的很痛苦! 你是不是也经常说:“啊,我强迫症,看到图歪了我难受死了。”Stop!真正的强迫症不是你“爱整齐”,而是“你不做点啥,心里就像猫在挠,做完了还要重新再来一遍”。 看完书里的案例,我秒懂为什么有人把强迫症称为“灵魂被困在无限循环的苦行车里”生活不是在生活,是在“求一个干净但永远不够”的痛苦中轮回。 🌈写在最后: 不是一本“专业人士限定”的枯燥教材, 而是一本“照见人性裂缝,又给你打个补丁”的暖心之书。 你会在里面看到朋友的影子、父母的影子、前任的影子……当然还有最真实的自己。 别怕自己有“点问题”你只是在当人类的路上,走得特别认真罢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