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下葬时,当棺椁与随葬品在地下宫殿布置妥当,百官依次准备退出地宫时,却出现

雨后清新心舒畅 2025-04-29 10:16:56

光绪皇帝下葬时,当棺椁与随葬品在地下宫殿布置妥当,百官依次准备退出地宫时,却出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一幕:时任湖北布政使的梁鼎芬疯疯癫癫地坐在地宫内嚎啕大哭,誓要为光绪皇帝殉葬,摄政王载沣和百官苦苦相劝,然而梁鼎芬意志坚定,绝不出地宫,最终由摄政王下令,将梁鼎芬强行背出地宫。 这事儿听着玄乎,可您要是知道梁鼎芬的底细,倒也不觉得奇怪。这位老兄年轻时就是个出了名的“刺儿头”,当年中法战争那会儿,他愣是敢在朝堂上弹劾李鸿章“六可杀”,气得慈禧直接给他扣了个“妄劾”的罪名,连降五级。可人家骨头硬啊,辞官回家种地都不带求饶的。您说这么个倔驴似的人物,怎么就对光绪死心塌地了呢? 说到底还是戊戌年那场变法的缘分。当年光绪在颐和园玉澜堂召见康有为,梁鼎芬就在外头候着,隔着窗户看见年轻皇帝眼睛里烧着火苗似的,说话声音都在发抖。后来变法黄了,光绪被关在瀛台,满朝文武躲瘟神似的绕着走,就梁鼎芬三天两头往那儿递折子,还托人给皇帝送过几回书。这事儿搁在慈禧眼皮子底下,跟往炸药库扔火把差不多,可梁鼎芬硬是撑到1900年才被革职。 如今光绪躺在金丝楠木棺材里,梁鼎芬心里那根弦算是彻底断了。您想想看,当年变法失败后,皇帝被软禁了整整十年,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有回太监克扣炭火,寒冬腊月里光绪冻得直搓手,还是梁鼎芬偷摸着送进去两筐银霜炭。现在人都没了,那些个宗室王爷倒是一个比一个哭得响,可背地里谁不是忙着巴结摄政王?老梁这股子拧劲儿上来,干脆豁出老命要给皇帝当个“活祭品”。 地宫里头阴森森的,汉白玉墙上渗着水珠子。梁鼎芬瘫坐在光绪棺椁前头,官帽早滚到墙角去了,花白辫子散得像团乱麻。摄政王载沣急得直跺脚——这要真死个二品大员在皇陵里,史书上得记多大一笔黑账啊!几个侍卫猫着腰去拽他胳膊,老梁突然暴起,抄起供桌上的铜烛台就要往脑袋上砸,吓得众人一窝蜂扑上去夺。您说这老头儿六十多的人了,哪来这么大力气? 外头看热闹的太监们传得邪乎,说梁大人这是被光绪爷的魂儿附体了。其实明眼人都懂,老梁哭的不是光绪,是自个儿心里那点念想。眼瞅着大清国一天不如一天,南边革命党闹得凶,北边袁世凯虎视眈眈,朝堂上尽是些见风使舵的主儿。他这把年纪的老臣,除了给先帝殉葬,还能给这摇摇欲坠的江山添块什么砖? 后来被架出地宫时,梁鼎芬的官服前襟全叫泪水打湿了,两只手死死抠着地宫门框,指甲盖都掀了俩。载沣实在没辙,叫侍卫把他捆成粽子抬下山。要说这老顽固也真够可以的,回京路上绝食三天,愣是靠着米汤吊命。最后还是溥仪小皇帝派人送来道密旨,说“留着有用之身以待将来”,这才勉强捡回条命。 可这“将来”来得忒快了点儿。1912年清帝退位那日,梁鼎芬跑到崇陵(光绪陵)前跪了整宿,第二天人们发现他抱着光绪的神牌昏死过去,棉袍子都冻成了冰铠甲。打那以后,这老头就成了前清遗老们的活招牌,每逢光绪忌日,总有一帮遗老遗少跟着他去西陵哭丧,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在搞什么神秘仪式。 说来也怪,民国政府倒是对这帮人挺宽容。梁鼎芬晚年给光绪守陵,还领着了民国政府的津贴。有记者去采访他,问及当年地宫殉葬的事,老头儿眯着眼说:“你们现在不懂,再过五十年,一百年,总有人明白。”这话说得云山雾罩,倒像是给自己,也给那个时代留了最后一点体面。

0 阅读:1
雨后清新心舒畅

雨后清新心舒畅

雨后清新心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