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 年 2 月,彭雪枫将军为渡春荒,忍痛卖掉 13 匹战马。岂料,次日,这些马竟跑回,还驮回粮食! 1938年10月11日,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河南省西华县杜岗村正式成立,彭雪枫被任命为司令员兼政委。这支由1200余人组成的队伍在他的带领下东渡黄河,深入敌后,成功打了不少胜仗,极大地振奋了抗战的士气。彭雪枫,作为一位坚毅勇敢的军事将领,不仅具备卓越的指挥才能,还始终心系百姓,努力减少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1939年2月,彭雪枫率部进驻河南省永城县西南的书案店进行休整,但那年的春天,书案店地区不幸出现了严重的春荒,百姓们家中粮食短缺,甚至出现断炊的情况,游击支队的日子也因敌人的重重封锁而陷入极端困境。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彭雪枫始终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从不搞特殊。有一次,炊事员为了改善他的生活,给他下了一碗面条,而他却命令将面条送给村里一位老大娘吃。正是由于彭雪枫的这种无私和坚毅,游击支队的战士们在困境中依旧保持了高昂的斗志。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队的物资越来越匮乏,尤其是粮食供应告急,这使得彭雪枫不得不面对一个艰难的抉择——如何让战士们有口饭吃。 在一次思考中,远处的马嘶声提醒了他:既然其他办法行不通,为什么不卖掉战马来换取粮食呢?虽然部队的战马在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为了战士们的生存,他最终下定决心,将支队的13匹战马全数卖掉。 第二天,供给科长资凤和饲养员牵出了12匹马,准备送往集市。当彭雪枫发现自己的坐骑——枣红马没有被带上时,严厉地要求资凤将这匹马一同卖掉。枣红马是彭雪枫的忠实坐骑,在一次战斗中甚至救了他的性命,但他坚信:“所有战马都是战友,没有立过战功的没有一匹,不能为了自己而搞特殊化。”最终,枣红马也被送上了集市。 在几次卖马的过程中,资凤由于心疼这些战马,尤其是枣红马,不惜喊出极高的价格吓退了买主。然而,当彭雪枫得知这一情况后,他毅然决定亲自前往集市。 当他到达集市后,一位商人被枣红马的品质吸引,表示愿意购买,但因身上只带了40多块钱,远不及原先预期的价格。彭雪枫却毫不犹豫地以这个价格卖掉了马,显现出为了战士们生存而舍弃个人情感的坚定决心。 但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次日清晨,战士们突然发现,13匹战马竟然全都回到了营地。而且不仅如此,枣红马的背上还驮着两大布袋的粮食。 袋中有一封信,上面写道:“彭司令,我把这13匹战马全买回来了,现在再卖给您,您要付给我的是日本鬼子的人头,越多越好。豫东一良知小贩。”读完信后,彭雪枫感动不已,热泪盈眶,他深刻地感受到民众对抗日军队的深厚支持与期望。 通过卖战马换取粮食的行动,彭雪枫不仅暂时解决了部队的生存问题,还救济了当地一些面临断炊的农户。此事在豫东一带广为流传,许多百姓为彭雪枫的行为所感动,纷纷表示支持游击队的抗战事业。 正如一位叫董学田的当地开明人士所言:“将军为民卖马,亘古少有。有此仁义之师,何愁倭寇不灭?新四军真乃天下文明第一军!”此后,豫东大地的民众不仅积极向游击支队捐钱捐物,还自发地踊跃参军,形成了一股父送子、妻送夫参军的热潮,极大地壮大了彭雪枫的部队力量。 在此后的抗战岁月中,彭雪枫带领部队继续在敌后展开英勇的斗争,屡次打击敌伪,取得了许多辉煌战果,并缴获了大量的战马。1941年,彭雪枫如愿以偿地组建了新四军第4师的骑兵团,兑现了他当年在困境中所立下的承诺。彭雪枫以其无畏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成为抗战时期民众心中不朽的英雄。 2021年,为纪念彭雪枫卖马这一历史事件,江苏省射阳县淮剧团将其改编为淮剧《雪枫卖马》,此剧一经上演,便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多个大奖,再次让人们感受到那段感人至深的历史,以及抗战将士与民众之间的深厚情感。彭雪枫将军的事迹也因此深深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10评论】【5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