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20年,献文帝秘密杀死了冯太后心爱的面首李弈,惹得冯太后十分不满。短短六年

沙滩留下脚印 2025-04-28 21:00:04

公元420年,献文帝秘密杀死了冯太后心爱的面首李弈,惹得冯太后十分不满。短短六年后献文帝就突然暴毙于朝殿,世人皆传是冯太后所为。 公元490年九月,平城皇宫内一片哀声。49岁的冯太后病逝,她的养子孝文帝悲痛欲绝,连发多道诏书悼念这位把他亲手带大的老太后,并守孝三年。这位北魏王朝的杰出女性政治家、改革家,就这样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 若要了解冯太后的一生,不得不从公元441年说起。这一年,冯氏出生于已经灭亡的北燕皇族。她的祖父冯弘曾是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后,冯家因牵连一桩大案被下令诛杀。按照惯例,年幼的冯氏因为是女孩而幸免于难,却沦为拓跋氏的婢女。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冯氏12岁那年。文成帝拓跋濬登基不久,选中她做了贵人。从此,冯氏在皇宫中陪伴君王,逐渐熟悉和了解了国家最高层的政治运作。尤其是文成帝不拘民族成分、宠重汉臣的做法,让年轻的冯贵人深感钦佩。虽然一直没能为文成帝生下子嗣,但这并未影响她被册封为皇后。当不足2岁的拓跋弘被立为皇太子时,冯后还担当起养育之责,将太子视若己出。 然而,这种美满生活不到10年就戛然而止。文成帝突然英年早逝,令冯后悲痛欲绝。在焚烧文成帝生前御衣器物的仪式上,冯氏突然高声悲叫着扑向大火,令周围所有人惊呆。人们救出冯后时却发现,她那双悲伤的眼睛里透出的是一道坚毅的光芒。 文成帝死后的第二天,年仅12岁的太子拓跋弘即位,是为献文帝。冯后被尊为皇太后。面对朝廷上下涌动的篡位势力,冯太后表现出果敢善断的政治才干,连捕带杀,外加夷灭三族,迅速稳定了局势。 随着献文帝逐渐长大,母子之间的关系开始恶化。冯太后不甘心做一个传统的寡妇,频频招纳情人入宫私会,丝毫不顾忌他人的闲言碎语。献文帝对此十分不满,最终在公元420年下令杀死了冯太后心爱的面首李弈。 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冯太后。在她的强大压力下,18岁的献文帝被迫禅位给不满5岁的儿子拓跋宏,自己则做了太上皇。但献文帝并不甘心失去手中的权力,这使冯太后神经紧绷,无时无刻不在担心他会做出不利之举。 公元426年,献文帝的突然死亡如一块巨石投入北魏王朝的湖面,激起千层浪花。无论真相如何,冯太后终于彻底掌握了朝政大权,开始了她雄心勃勃的改革之路。 在冯太后的政治生涯中,她不仅仅是一个权力欲强的女人,更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改革家。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冯太后有了新的情人李冲。与以往的面首不同,李冲不仅是太后的宠臣,更是一位有才干的政治家。正是在这一年,李冲提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三长制改革。 三长制的本质是在县以下建立半自治机构,负责部分中央政府的行政工作,同时实现民间经济的自我管理。具体来说,五家设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三长制要求从当地有威望的人中选任,并给予一定的免徭役优惠。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厘清土地和人口状况,征收土地税和户调。 这一改革提议立即遭到了其他官员的激烈反对,因为许多官员正是霸占土地、隐匿户籍的主要受益者。但冯太后看透了问题的本质,坚决推行了改革。这一决定展现了她作为改革家的果敢与魄力。 与此同时,冯太后并未将年幼的孝文帝晾在一旁。她不仅在临朝听政时让孝文帝参与其中,每次外出巡视也大多将孝文帝带在身边,使他在耳濡目染中增长政治才干。正是这种培养方式,为后来孝文帝继续推行一系列改革奠定了基础。 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冯太后实行了班禄制改革,给官员发放俸禄。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在大臣李安世的建议下,冯太后又推行了均田制改革。根据这一制度,男子年满十五岁可从政府获得四十亩露田,女子减半。另外,每人还可得到二十亩桑田用于种植各种树木。桑田可以永久使用并传给子孙,部分允许买卖。 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改革前,为逃避按户纳税,许多人聚集在一个大家庭中,每户税负高达二十多斛,贫困小家庭难以承担。改革后,大家庭拆分为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每对夫妇只需纳税帛一匹、粟二石,大大减轻了人民负担。同时,政府也查清了统治范围内的人口和土地资源,获得了广阔的税基。

0 阅读:0
沙滩留下脚印

沙滩留下脚印

爱家人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