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难怪8个月无法收复库尔斯克,俄罗斯揪出两大内鬼,普京迎来"血色教训” 库尔斯克的边境线上,俄军的坦克在雪地里艰难前行,原本该有的坚固防线却不见踪影。一些临时堆砌的工事,在大雪中摇摇欲坠,甚至还有障碍物莫名其妙地挡住了俄军自己的撤退路线。 乌军抓住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长驱直入,让俄军在这片战略要地吃了大亏。 库尔斯克不只是个普通边境城市,它紧邻乌克兰,是俄罗斯西部的屏障,守住这里,等于守住了通往内陆的门户。可这场仗打得如此狼狈,原因却让人瞠目结舌。 真相藏在库尔斯克的行政大楼里。原州长和一名副州长,联手八家企业,把194亿卢布的防御工事预算塞进了自己的口袋。换算成人民币,这笔钱高达17亿多元,足够建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可现实是,工事要么没建,要么偷工减料,质量差到连一场雪都撑不过。更有甚者,部分障碍物被随意摆放,直接坑了自家军队。 这两人从中捞了至少10亿卢布,换来了豪车和别墅,而边境的士兵却只能面对残破的防线和敌军的火力。 俄罗斯官方震怒,副总检察长已经对涉案人员提起诉讼。这场贪腐风波,不仅仅是一次军事失利,更像一记响亮的耳光。 库尔斯克的教训让人想起俄罗斯其他边境地区,比如别尔哥罗德,近年来也频频传出管理不善、资金挪用的丑闻。 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动摇了边境防线的根基,也让俄乌冲突中的俄罗斯显得更加被动。贪腐的危害远不止于战场,它侵蚀了国家的信任,削弱了军队的斗志。 更深层看,库尔斯克事件暴露了俄罗斯在地方治理上的漏洞。边境地区往往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但管理松懈、监督缺失,却让这些要地成了贪腐的温床。 那些本该守护国土的资源,变成了少数人中饱私囊的工具。俄罗斯如今面临的,不仅是外部的军事压力,还有内部的信任危机。 库尔斯克的防线或许已经夺回,但这场“血色教训”带来的反思,永远没有结束。
[微风]难怪8个月无法收复库尔斯克,俄罗斯揪出两大内鬼,普京迎来"血色教训” 库
烟雨故人念
2025-04-28 14:28:4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