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一周内调整9宗地块规划引发热议:连“搞钱之都”也撑不住,都开始卖地救急了?
深圳此次调整的9宗地块,原用途涵盖工业、商业、医疗、交通设施等,转为住宅用地后,不仅新增约23万平方米宅地,更捆绑了学校、幼儿园、养老设施等民生配套。
主要分布在南山西丽、龙华梅林关、龙岗平湖和光明区,大多都是非核心区域的刚需板块。
近年来,深圳核心区域“商改住”调规也用得越来越得心应手,从深超总地块到登良地块再到宝中南街坊地块,彻底打破缺地共识。
背后是什么用意呢?
一来,深圳通过土地功能转换,将低效用地转化为高价值空间,既缓解住房供需矛盾,又优化城市功能布局。这种“空间重组”模式,与部分城市“为卖地而卖地”有本质区别。
二来,深圳今年一季度新房库存量降至278.6万平方米,创33个月新低。按照过去一年平均成交量计算,去化周期不足8个月。新房肉眼可见的变少,核心区更是寥寥可数。
末曰幸存者
机构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