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逛了这家还有三天闭店的永辉超市,附近关的门店越来越多了。对比了下出清价格,

文虹谈科技 2025-04-27 21:05:13

今天去逛了这家还有三天闭店的永辉超市,附近关的门店越来越多了。对比了下出清价格,确实没太大优势,和网上几乎没差。永辉一边关店200家“断臂求生”,一边大搞“胖东来模式”调改门店,甚至请来名创优品叶国富操刀改革。但消费者吐槽“胖改后的永辉,价格涨了,人却少了”。

永辉的“胖改”看似学了胖东来的皮毛:货架降低、标语贴心、服务升级,但核心问题未解——消费者最敏感的价格没有太大优势。调改后的北京喜隆多店首日销售额暴涨6倍,但半年后客流回落,顾客直言“品质虽好,但贵了”。反观胖东来,极致性价比源于自有品牌占比超90%的供应链掌控力,而永辉目前自有品牌占比仅5%,三年内冲到40%的目标难度不敢想啊。

不过,永辉的数字化底牌倒是亮点:线上线下库存打通、员工“专岗变多岗”提效。如果将这套系统与“裸价直采”结合,砍掉中间商差价,或许还能拉回价格竞争力——但供应链重塑需要时间,而资本市场留给永辉的耐心不多了。

名创优品入股后,永辉管理层大换血,叶国富提出“三年孵化100个亿元级单品”的野心。但现实骨感:2024年亏损14亿,负债率飙至87%,关店速度远超调改进度。叶氏药方强调“胖东来模式是唯一出路”,但胖东来的成功建立在区域密集布点与极致口碑,而永辉全国分散的门店能否复制这种“小而美”?

零售业的终极战场永远是用户钱包。永辉学习胖东来增加人性化细节,却陷入“涨价赶客”的尴尬;山姆、盒马靠会员制和大包装锁定中产,而永辉的“国民超市”定位反而模糊。永辉需要回答:如何在不牺牲毛利的前提下,让价格比电商更有杀伤力?

永辉的转型像一场豪赌——押注胖东来模式重塑品牌,用数字化对冲成本。但零售业的本质是“效率战争”,若不能通过供应链革命实现“品质不降,价格更低”,再多的门店调改也只是表面功夫。叶国富若真想复制名创优品的性价比神话,或许该把“砍中间商”的刀磨得更快些,毕竟消费者不会为情怀买单,只会为真便宜掏钱。

0 阅读:39
文虹谈科技

文虹谈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