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于金边宣布德崇阜南运河项目股权结构之际,河内的决策者们正被战略

赫连影视 2025-04-27 17:25:21

当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于金边宣布德崇阜南运河项目股权结构之际,河内的决策者们正被战略焦虑所笼罩。4 月 18 日签署的协议显示,中国以 66.66% 的控股比例及 12 亿美元融资成为项目主导方,而柬埔寨商业银行同日接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消息,更让越南切实感受到地缘经济格局重构带来的冲击。这场在湄公河畔展开的博弈,正悄然改写着东南亚的权力版图。 运河股权博弈:战略转折下的自主之路德崇阜南运河的动工,意味着柬埔寨彻底摆脱了对越南港口长达百年的依附。这条全长 180 公里的人工水道,将金边与西哈努克港直接相连,使柬埔寨 70% 的国际贸易量不再受越南控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以 “建设 - 运营 - 转让”(BOT)模式获得 40 年运营权,并通过 66.66% 的股权主导项目全周期,这与越南此前提出的 “平等合作” 方案形成了强烈反差。这种 “资金 + 技术 + 管理” 的全链条输出,不仅能让柬埔寨每年节省 33% 的运输成本,到 2050 年预计还能创造 5.7 亿美元的年收益。 越南的焦虑源于其经济命脉受到的动摇。长期以来,柬埔寨 33% 的货物经越南港口周转,每年为越南带来超 2 亿美元的过境费。如今,随着运河通航,越南不仅面临收入大幅减少的局面,更担忧中国会通过运河增强在湄公河地区的影响力。尽管越南外交部多次以 “生态风险” 为由施压,但柬埔寨副首相孙占托的回应十分坚定:“这是柬埔寨用自己鼻子呼吸的权利。” 人民币国际化:从结算到清算的跨越4 月 17 日,柬埔寨加华银行、ABA 银行等 7 家商业银行正式接入 CIPS 系统,这标志着人民币在东南亚的渗透进入了新的阶段。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中柬跨境二维码支付金额同比增长 200%,越南盾 - 人民币直接兑换交易量突破 50 亿美元。这种 “去美元化” 进程的加速,让越南陷入了两难境地:若不跟进,可能会被边缘化;若接入,又会削弱美元结算体系。 更深层次的变革体现在金融基础设施的重构上。中国银行金边分行作为柬埔寨人民币清算行,已与当地 19 家银行建立了清算渠道,实现了人民币跨境支付 “T+0” 到账。这种 “支付主权” 的让渡,使柬埔寨在中美博弈中获得了战略缓冲空间,而越南却因过度依赖美元结算,在 2024 年美国对华关税战中损失了 12% 的出口额。 越南的战略困境:平衡术的严峻挑战面对柬埔寨的 “背向而行”,越南正陷入 “亲美” 与 “联华” 的双重困境。一方面,越南总理范明政 4 月 10 日宣布打击转口贸易,严查伪装成越南产品的中国货物,试图向美国表忠心;另一方面,越南又在 4 月 14 日与中国签署了 45 项合作协议,包括中越标准轨铁路和海防半导体晶圆厂项目,显示出其不愿彻底倒向西方的态度。 这种摇摆已经付出了代价。美国承诺的 F-16 战斗机采购计划因国会阻挠陷入僵局,而中国却通过 “鱼米走廊” 合作,将越南荔枝出口中国的时间从 3 天缩短至 8 小时。更关键的是,越南半导体产业 62% 的零部件依赖中国供应,若供应链被切断,将导致 50 亿美元的产值损失。 地缘经济重构:东南亚的新抉择时刻柬埔寨的 “双轨突破” 正在重塑区域权力格局。德崇阜南运河不仅是一条物流通道,更成为中国 “一带一路” 与柬埔寨 “五角战略” 对接的支点,预计将带动沿线 5 万个就业岗位。而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柬埔寨在 2025 年一季度吸引中国直接投资 12 亿美元,占其外资总额的 43.5%。 越南的应对显得力不从心。尽管越南央行 4 月 18 日宣布允许部分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但滞后的政策难以扭转其被动局面。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越南试图通过 “竹子外交” 平衡大国的策略,反而导致中美双方都对其持谨慎态度:美国质疑其 “忠诚度”,中国则担忧其 “骑墙”。 这场博弈的终极考验,在于东南亚国家能否在 “选边站” 的压力下找到自主发展的路径。柬埔寨用运河和人民币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越南却仍在十字路口徘徊。当金边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因运河建设增长 27% 时,胡志明市的码头工人正为订单减少而焦虑。历史的奇妙之处在于,曾被越南拿捏的 “过境费”,如今成为柬埔寨反制的武器。这场在湄公河畔的较量,或许才刚刚拉开帷幕。

0 阅读: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