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老仙这是失心疯了吗,在国际局势动荡的这个风口,突然对巴基斯坦下了死手,这是准备赶尽杀绝? 印度摊上大事了,正在沙特访问的莫迪提前结束行程匆匆赶回了国,一回国就对巴基斯坦使出了杀手锏,直接关停了印度河上游四座水坝,宣布所有签发给巴基斯坦国民的签证自动撤销,还关闭了两国之间唯一可用的陆上边境口岸。 这些措施当中,杀伤力最大的要数停止执行印巴两国在1960年签署的《印度河用水条约》,这意味着,印度将切断巴方约45%的农业灌溉水源。 印度河发源于我国西藏,流经克什米尔后进入印度,印度位于河流的上游,巴基斯坦在下游,这一地理格局使得印度完全可以通过控制河水流量对巴基斯坦产生重大影响。
印度河对于巴基斯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生命线。巴基斯坦农业严重依赖印度河的灌溉,国内八成以上的耕地和相当一部分电力供应都来自印度河。印度此次“断水”,无疑是打到了巴基斯坦经济的七寸,印度农业专家发出警告,断水10天,巴方就将损失50亿美元,断水一个月,整个南亚将爆发粮食危机和人道主义灾难。 作为回应,巴基斯坦宣布取消了除锡克教朝圣者之外,对所有印度公民的签证,对印度拥有或者运营的航空公司关闭领空,中断所有和印度有关的贸易往来,连转口贸易都不允许了。 事态已经非常严重了,印巴两国虽然时常有摩擦,多年来都是小打小闹,就连三次印巴战争爆发,印度都没有碰过印度河这条红线,这一次事情闹得这么大,背后又有什么原因呢?这还得从4月22号克什米尔的一起恐怖袭击事件开始说起。 这一天在克什米尔的帕哈尔加姆镇,多名枪手朝人群近距离开枪,造成了26人死亡,多人受伤,其中绝大部分遇难者都是无辜的游客,包括25名印度公民和1名尼泊尔公民。
这个帕哈尔加姆镇位于克什米尔的山谷区,是该地区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有着“印度小瑞士”的称号,要知道,旅游业是这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来源,这一事件造成的还不仅仅是严重的人员伤亡,可以说是在克什米尔的经济命脉上狠狠割了一刀。 克什米尔地区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心病,一直是争议不断,持续闹了77年,在1947年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也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该地区虽然在印度的控制之下,但绝大多数人口是穆斯林,袭击事件发生后,印度就把责任算到了巴基斯坦身上。 印度说这是克什米尔的恐怖组织搞的鬼,而巴基斯坦则是恐怖组织背后的“带头大哥”,巴基斯坦很生气,反过来说这是印度“自导自演”的苦肉计,目的是挑起争端,以达到政治目的。双方一来一回,相互指责,很快就彻底翻了脸。 危急关头,南亚地区眼看着就要爆发一场激烈的冲突,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那些大国不仅没有帮忙劝架,反而一个个火上浇油。
美国长期将印度视作印太战略的核心伙伴,印度是美国军火的重要买家之一,在冲突发生后,美国副总统万斯高调支持印度,特朗普也表态了,全力支持印度打击恐怖主义,美国打的什么如意算盘不难猜,不断煽风点火就是想看印巴互撕,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毕竟,美国的“太平洋威慑计划”需要代理人,而印度正好是个冤大头,一旦战争爆发,既能利用印度消耗巴基斯坦,还能牵制大国。 俄罗斯呢,每年大量向印度出口武器和能源,这次也站到了印度这一边,在这些国家的舆论支持下,印度国内可谓是群情激奋,不排除印度政府对巴基斯坦出台更严厉的制裁措施。 这事我们要是再分析地深入一点,通过现象看本质,就能看到,恐怖袭击只是一个由头,对于现在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来说,都有把内部矛盾转为外部矛盾的需要。印度近年来面临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巨大压力,2024年的GDP增长率下降到了5.1%,在反恐问题上,莫迪一直面临着国内舆论的质疑,这次对巴基斯坦采取强硬措施,不仅能把内部压力对外转移,还塑造了一个“强硬”的硬汉形象,有利于莫迪政府维持岌岌可危的支持率。
而巴基斯坦呢,经济上比印度还要差一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刚把国家2025年的GDP增长率从3.2%下调到3%,到2025年底,巴基斯坦面临着730亿美元的巨额外债,裤腰带勒的相当紧,这次冲突相当于一次“对外泄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政治压力。 印巴冲突升级,两个都是我们的邻居,站在中国的角度,这事会在多个层面产生影响。印巴都是中国在南亚地区重要的贸易伙伴,冲突的加剧将导致地区经济不稳定,导致贸易通道受阻和市场需求锐减,从而影响中国与两国的贸易往来。印巴边境地区的不稳定还直接影响到中国西部边境的安全局势,尤其是恐怖主义势力可能借此机会渗透,给国家的反恐工作也带来一定压力。 局势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南亚紧张的态势,正在引起全球关注,值得一提的是,印巴都是有核供给能力的国家,印度表面上力压巴基斯坦一头,但巴方的导弹也不是吃素的,双方对战争的忌惮,也为和平解决争端保留了一线希望。未来,印巴冲突会怎么走,是演变成地区战争,还是能找到和解的道路,不仅关系到两国人民的福祉,也牵动着整个世界的心。中方呼吁并期待双方能够冷静下来,以和平为重,通过对话协商化解矛盾,真要撕破脸斗个鱼死网破,都会成为历史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