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控克什米尔枪击事件”还在发酵,并且已经呈不可控之势。 印巴双方针尖对麦芒,印度这边单方面撤销了1960年签订的《印度河水条款》,试图通过切断水源,威胁巴基斯坦农业生产以及电力供应。巴方则表示,此类封锁一律被视为战争行为。 并且据媒体报道,24日晚间双方军队发生交火。印度陆军总司令即将空降克什米尔,刚从沙特赶回国的莫迪,更是誓言“天涯海角都要缉凶”。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党的几位党首更是嚷嚷着,即刻对巴基斯坦采取军事行动。
眼看着事态走向不可控,巴基斯坦防长的一句话,给全世界提了一个醒。他表示,这起枪击事件不排除是有人为了栽赃陷害,特意策划的。目的是引爆南亚火药桶。那么,这起枪击事件,究竟只是简单的擦枪走火,还是一起策划已久的地缘政治游戏呢? 我们梳理一下此事件的几个关键点。第一,《印度河水条约》的中止。这可不是简单的一纸协议,是印巴两国少有的能共同承诺并履行的文件。该条约的象征意义很重要。根据该协议,三条西河,印度河、杰赫勒姆河、切纳布河,归巴基斯坦使用,三条东河归印度使用。 那么,莫迪政府在如此紧张的境况下叫停该协议,显然是有其政治考量在的。首先,展示莫迪强硬形象,煽动民粹情绪,聚拢民族主义者的选票。其次,武装水坝,拿捏巴基斯坦的农业命脉。断水对巴基斯坦的影响极大。据联合国数据,巴基斯坦有约60%农业依赖印度河水流,协议中断必然影响上千万人的生计。
第二个关键点,印巴军事态势一路升级。从相互驱逐外交官到关闭领空,再到巴基斯坦陆军总司令赶赴前线,视察事发地,并亲自部署安全部队来看,2019年印巴对峙,极有可能在6年后的今天重演。莫迪是否会在国内民粹主义的呼声下,对巴基斯坦进行军事打击,目前看来,谁也说不准。 其实这件事已经不仅仅是印巴之间擦枪走火了,从宏观角度看,攸关着中美俄三国的利益。中方必然是不愿看到南亚冲突,因为这将耽误我们和巴基斯坦的头等大事,即中巴经济走廊战略的推进。 美方同样是不希望南亚战火重燃。尽管美国政府一再拉拢印度,让其作为地区代理人遏制中国影响力,但同时美方和巴基斯坦军方关系密切。并且特朗普政府早已把“美国优先”四个字当成治国方略,美方都已经叫停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了,又怎么会把宝贵的资金送来南亚呢?
再看俄罗斯,俄方是印度最大武器供应国,同时也和巴基斯坦保持友好,两边通吃可以,得罪任何一边,俄方都是不愿意的。 那么,巴基斯坦防长那句“可能是栽赃陷害”,是否是某种真实的警告?谁在幕后推动事态失控,是恐怖主义势力,是军方鹰派,还是希望通过战争扭转支持率的某些政客?其实,克什米尔和乌克兰是有一定的共性在的。首先,二者的争议历史由来已久,印巴双方都宣布对此地区拥有主权。这与克里米亚争议有很大相似,2014年克里米亚公投后被俄“接收”,西方国家普遍反对。乌东亲俄武装此后长期得到“神秘力量”支持,形成实质分裂状态。
其次,印巴若实质性交战,绝非普通战争,而是强度更大的核武大战。还记得2019年印巴冲突,两国空军交锋,巴F-16击落印军米格21,引发全球震动,那可差一点迈进核战边缘。而俄乌冲突中,普京曾多次表明“不排除使用核武器”。 总而言之,简单的摩擦很容易演变成地区代理人冲突,一旦态势扩大,后果不堪设想。对于我方来说,必然要保证中巴经济走廊的利益,以及在冲突地区中国人的人身安全。随着《印度河条约》的终止、两军接火、外交断联,局势正快速向不可预测的方向演变。克什米尔,会成为第二个乌克兰吗?我们希望是不会。
万能宠
自己国内发生恐怖袭击,查都没查,就怪邻国。这是故意发动战争的理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