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3月,郁达夫和认识不到50天的王映霞定情。二哥多次写信告诉郁达夫这是犯了重婚罪。没想到郁达夫一意孤行,非要和她结婚,而且还每月寄给原配一定的生活费。 郁达夫像极了古龙笔下的人物,任侠不羁、颓废痴情,所以他的朋友特别多,他的女人也特别多。 郁达夫是浙江富阳人,出生于1896年,在他四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之后,他便和母亲哥哥姐姐一起生活,而两个哥哥经常不在家,实际上郁达夫的生活里以女性居多。 或许是家里的女性太多了,让郁达夫养成了对女性的依赖感。 1913年,17岁的郁达夫跟着哥哥嫂子入日本求学。起初,郁达夫考取了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官费生的资格,一年后,他又去了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学习。 虽然郁达夫是个留过学具有新式思想的人,但是他依然逃脱不了包办婚姻的命运。家人给他介绍的姑娘叫孙荃。她家境不错,但是却是一个没有读过多少书的小脚女子。 郁达夫对孙荃的其他方面还算满意,唯独觉得她们小脚有点与自己格格不入,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最终郁达夫在家人的逼迫下还是与孙荃结婚了。 婚后不久,郁达夫就出去读书了,留下孙荃在家带孩子照顾家人。为了给郁达夫凑路费,她连自己的衣服都典当了。 虽然孙荃是典型的贤妻良母,但是也抵挡不住郁达夫的心飞向他人,他们的婚姻没有经过“七年之痒”。 1927年,郁达夫在老同学孙百刚的家里认识了王应霞。王映霞老家是杭州的,从小也是饱读诗书,这次她是跟着孙百刚夫妇逃难到上海的,她住在他们家里。 王映霞曾经参加选美被评上“杭州小姐”,郁达夫第一次见她就喜欢上她了,不得不说郁达夫的眼光不错。不过,此时的郁达夫已经31岁,王映霞才19岁。 郁达夫不顾年龄差异,开始追求王映霞,带她吃饭,逛街,去游乐场玩。郁达夫还趁着酒劲为王映霞写诗。 起初,郁达夫还找理由约王映霞出来,后来连理由都没了,直接找她。但是孙百刚夫妇似乎对郁达夫追求王映霞不太满意,毕竟郁达夫已经有家室了,王映霞年龄还小。 夫妇俩曾经劝阻过王映霞离郁达夫远一点,让她先回了杭州。 没有王映霞的日子里,郁达夫非常思念她,但是也会自责,他曾在日记里说:“对于王女士的私情,说起来实在可笑。到了这样的年纪,还会同初恋期一样的心神恍惚。”但是“想王女士想得我要死”。 郁达夫给王映霞写了很多信,但是没有得到回复,于是他就开始恼恨孙百刚夫妇,他把他们当做棒打鸳鸯的坏人。 王映霞也有自己的顾虑,那就是孙荃的存在。 但是郁达夫不放弃对她的追求,最终在认识不到50天后,郁达夫就俘获了王映霞的芳心。 1927年3月5日,已经回到上海的王映霞和郁达夫定了情。 不久后,郁达夫就跟着王映霞回杭州见了她的家人。不知道郁达夫用什么方式俘虏她的家人的,最终在1927年的6月5日,在王映霞家人的见证下,两人订婚了。 但是郁达夫的家人却不开心,他的二哥认为弟弟在有妻子的情况下还和别人订婚,简直就是胡闹,学习法律专业的大哥,写了很多信告诫弟弟这是犯重婚罪,不要执迷不悟下去。 可是郁达夫不听劝阻,执意要和王映霞结婚,不过,他答应每月寄给孙荃一定的生活费。 郁达夫本来打算1928年2月决定去日本结婚,连请柬都发了,结果因为囊中羞涩,婚礼也没有办成。直到3月中旬,郁达夫才在东亚饭店补办喜筵,假装是从东京回到上海,在国内再次举行一次婚礼。 然而郁达夫给予王映霞婚后的生活却是心酸的,房子是租来的,家具也是租来的,实在是没钱吃饭时,王映霞把嫁妆典当了卖钱,这样的新婚生活还算“甜蜜”。 可是,当热恋的激情化为婚姻的平淡,郁达夫也逐渐回归了理性。对于孙荃的负罪感也与日俱增,那么好的一个女人,他竟然负了她。之后,他偷偷拿了家里的500块钱回到老家和孙荃团聚了。 王映霞知道后非常生气,而且她开始不信任郁达夫了。 1935年,郁达夫在杭州盖了房子。没想到房子建好不久,郁达夫就去担任福建省教育厅厅长了。 后来,王映霞给他拍了几次电报产生想去找他,但是郁达夫拒绝了,因为他怀疑王映霞和别人有染。而且1938年,郁达夫在前线期间,他还听说王映霞去打了胎,这是他的好友汪静之说出来的。 郁达夫一气之下,发表了《毁家诗纪》。王映霞觉得他实在羞辱自己,就提出了离婚,最终郁达夫同意了。 后来郁达夫流亡至苏门答腊,为躲避日本人迫 害,化名赵廉,在印尼与朋友经营一家酒厂,与20岁的何丽有结婚。 郁达夫对这一次婚姻没有任何期待与要求,他全部的激情与爱,都在与王映霞的婚姻中消耗殆尽。在这段老夫少妻的婚姻中,郁达夫对何丽有很是宽让。 1945年8月底,郁达夫被害。 得不到的永远躁动,郁达夫在有了原配的情况下,还执意要与王映霞结婚,这样的做法实在不地道。不过最终,他与王映霞的婚姻也没有圆满,因为风花雪夜,终究敌不过世俗婚姻。
1956年,毛主席在怀仁堂看戏,突然停下来问周恩来一句:“恩来,刘嫂子在哪?”在
【6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