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5年,年羹尧得知消息自己将被问斩,索性将已经怀有身孕的小妾送给了一个落魄秀才,并特意叮嘱孩子出生之后要姓“生”。秀才本有疑问,听了年羹尧的一番话后,立刻下跪叩首,随后带着小妾离开了。 在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年羹尧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大将军,风光无限,却突然得知自己将被皇帝问斩。巅峰跌落谷底,他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将怀孕的小妾托付给一个落魄秀才,还特意叮嘱孩子出生后要姓“生”。 年羹尧,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祖籍安徽怀远,后入汉军镶黄旗。他从小就聪明过人,文武双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21岁的他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开始崭露头角。几年后,他被外放为四川巡抚,那时才30岁,已经手握一方大权。在四川,他清查贪污,整顿税收,亲自下乡了解民情,名声不错。后来,他升任四川总督,又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带兵平定西藏战乱,立下大功。到了康熙六十年(1721年),他成为川陕总督,统管西北军务。雍正即位后,他更被封为抚远大将军,平定青海叛乱,十五天就搞定,威震西域。那时候的年羹尧,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可人红是非多。年羹尧功劳大,脾气也大。他对同僚颐指气使,连蒙古王公见他都得下跪,直隶总督李维钧送他出门还得跪着。他回京见雍正时,穿着皇帝赏的黄马褂,气势逼人。可这种高调和嚣张,慢慢让雍正看他不顺眼。雍正二年(1724年),他进京觐见时,已经能感觉到风向不对,但没想到,灭顶之灾来得这么快。 雍正三年(1725年),年羹尧彻底失势。雍正列出他九十二条罪状,把他抓回京师关进大牢。年羹尧知道自己活不下了,家族也要跟着遭殃。那时候,他有个小妾怀着身孕,这可能是他唯一的血脉希望。可如果孩子姓“年”,朝廷肯定不会放过,连刚出生的婴儿都可能被追杀。怎么办?他脑子一转,想到个法子:改姓。 他找来一个叫王文昌的落魄秀才。这人以前混得不好,年羹尧帮过他一把,算是有点交情。年羹尧把怀孕的小妾托付给王文昌,还给了点金子做盘缠。他告诉王文昌,孩子不能姓“年”,得姓“生”。为啥是“生”?“年”字把上面一撇挪下去,就成了“生”字,既有活下去的意思,又能掩人耳目。王文昌听完,立马明白这事关乎孩子性命,也关乎年羹尧最后的希望。他二话不说,跪下磕头,表示一定照办。那天晚上,他就带着小妾离开京城,躲到偏远地方去了。 没过多久,年羹尧被赐死,家族也被抄家,男人十五岁以上全发配边疆,家产充公,年氏一族几乎断了根。可那孩子却活了下来。王文昌带着小妾隐居江南,生了个男孩,取名生福。王文昌没让孩子走仕途,而是老老实实教他读书种地。生福长大后,娶妻生子,靠务农过日子。他的后代也一直姓“生”,在村里安安稳稳活了几代人。年羹尧的功名和荣耀没了,但他的血脉却悄悄在民间延续下来。 这事后来在村里传开了,老人们坐在树下聊天,总会提到“生”姓的来历。有人说是年羹尧的聪明,有人说是命不该绝。历史书上,年羹尧是权臣覆灭的典型,可这个小故事,却让人看到他最后一刻的算计和人性。 想想看,年羹尧这人挺复杂。他打仗厉害,管地方也有一套,可脾气太臭,得罪人太多,最后把自己玩完了。可在生命尽头,他还能冷静下来,想办法保住血脉,这份心机和担当,不简单。他改姓“生”的主意,既是给孩子一条生路,也是给自己留个念想。反过来讲,他落到这地步,也是自找的。功劳再大,架子端得太高,皇帝能忍他多久? 这故事还有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王文昌的态度。为啥他一听就跪?可能是感恩年羹尧过去的帮助,也可能是觉得这事太大,不敢不从。不管怎样,他真把这事办成了,也算对得起年羹尧的托付。
51岁的雍正招马氏侍寝。是夜,马氏梳洗沐浴,坐着凤鸾春恩车,来到养心殿。雍侧躺在
【4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