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在刷视频看到一句比较流行的话“中国最擅长的就是和不爱的人结婚,然后用一生去怀念

尔柳澄 2025-04-27 01:05:21

刚在刷视频看到一句比较流行的话

“中国最擅长的就是和不爱的人结婚,然后用一生去怀念最爱的人。”

其实我第一次刷到这个观点就觉得挺贱的,但是后面一想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好的辩题,你是要选择一个你爱的人还是爱你的人。

最开始追寻爱情的时候,我的观念是要找一个我爱的人。一段时间后我的性癖慢慢演变成了一个极端偏激的角度

“你让我感觉到你很爱我,就会让我觉得很有安全感。”

但当我们安全感的需求大于了爱情,真的有办法找到真正的爱情吗?

当我们处于一个过度保护自己的阶段,对于无法掌控的事情和人而感觉到恐惧,那我们所接受的一切爱情都基于自恋而延伸出来的,通过驯服爱人的办法去驯服爱情,看似矛盾又很合理。

“我要一个我亲手塑造的爱人”

但这又延伸出一个矛盾,基于安全感而驯化出的一个完美爱人,丧失了对方作为一个自由人的主体性,恰恰失去爱情最精彩的部分,当安全感被满足,又会再次落入寻找爱的深渊。

我之前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怀疑自己,爱情是否需要技巧。

好多情感博主会抛出一个技巧,比如说引诱谁先去表白、不要秒回、制造落差感和吊桥效应啊….我觉得这大概不算爱情,更像是爱欲。

计算成本,你能给我带来多少利益,我的脸打几分,你的家庭怎么样,有没有房子车子,把爱情做了一个绩效化的打分制,进行成本核算,本质上谈不上爱情。

前段时间同样发了微博,那时我把爱情归类于合法化资源和性的合法手段,后面想想,其实是我在本质上我在否认爱情这一个观点,只有这样解释

“因为根本没有爱情”

所以才能合理化发生在我身上的遭遇,试图去营造一个“只有自己不动心就不会受伤的观念”。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你想得到爱情,那你首先就要承认它存在,如果你两边相信的都不彻底,就会变得焦虑 患得患失,就像你告诉一个死刑犯,你会死还是不会死,只有得不到答案段时候最难熬。

因此现在,我认为爱情只能存在于两个主体性都很强的人身上,在一切一切的基础上,才会衍生出爱情这个观念。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