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晚年返回大陆的原因: 李宗仁在美国过得相当苦闷,他本是政坛大人物,却在美国蜗居,心中十分不甘。指望回到国内借助以前的影响力再度政坛起舞,可资佐证的是,直到离开美国,李宗仁仍不能英语,可见他并无老死美国的念头。 李宗仁是中国国民党的桂系首领。 1949年,由于蒋介石的独裁和对外援助的依赖,李宗仁未能与其他国民党高层就和平协议达成一致。 蒋介石阻止了他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的签字,而李宗仁则因局势的变化选择了出走。 他飞往美国,希望能借助美国的力量重新崛起。 然而,他并未获得期待中的支持,反而只能通过读书和看报来消磨时光。 李宗仁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 与此同时,李宗仁的妻子郭德洁正罹患重病,处于乳腺癌晚期,期望能葬于故土。 李宗仁的归国意愿逐渐加深。 而周恩来总理已经注意到李宗仁的归国心愿。 此时,李宗仁的归国却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 在1934年,红军长征途中,桂系军阀与湘军合力进攻红军,湘江一战中,红军伤亡惨重。 李宗仁也因此成为许多人心中的“罪人”。 尽管如此,中国共产党并未对李宗仁持绝对排斥态度,而是通过原李宗仁的秘书程思远,与李宗仁保持了联系。 毛泽东也采取了非常宽容的态度。 1949年,李宗仁的妻子郭德洁秘密访问香港,并将李宗仁价值11万美元的字画,赠送给国家。 虽然这些字画多数为仿品,真正价值仅有3000美元,但毛泽东指示依然表示,按照李宗仁的定价,国家支付12万美元。 蒋介石也一直密切关注着李宗仁的动向,并力图阻止他回国。 蒋介石担心李宗仁的回归会对台湾造成极大影响。 因此,他不惜采取一切手段来干预李宗仁的归国计划。 与此同时,美国也对李宗仁的行为产生了警觉。 1959年,程思远第二次秘密进京,周恩来提议李宗仁前往欧洲短期旅行,顺便考虑是否回国。 1963年,双方终于达成协议,约定12月中旬在瑞士见面。 程思远前往北京与周恩来商议具体事宜时,周总理提出,李宗仁若回国,可以自由定居; 若不适应,也可以选择返回美国或在欧洲暂住。 从美国到瑞士的航程,李宗仁被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侦探紧密监视,而台湾方面的特务也从头到尾跟踪其行踪。 12月,经过了三个多月的尾随,侦探们突然撤离了,而程思远也恰好在这个时候抵达了苏黎世。 程思远是从香港赶来的,原本计划稍晚到达,却因签证问题和航班延误,刚好与那些尾随的特务错开。 这种时间差,成了李宗仁和程思远见面的机会。 程思远带来了周恩来总理的口信。 1965年,李宗仁正式向移民局申请签证。 移民局查阅了他过去的旅行记录,发现李宗仁此前曾按时返回美国,所有手续顺利通过。 李宗仁才真正意识到,周恩来早在两年前便有意安排他去欧洲度假,这一切都为他日后的归国做了周全准备。 6月,一封电报从纽约发出,内容简洁:“货已启运。” 而程思远得知消息后,准备赶往瑞士与李宗仁会合。 然而,正当程思远准备启程时,北京方面传来紧急电报,要求他先到北京一趟。 程思远匆忙前往,结果见到的是国务院秘书长周荣鑫,非周恩来本人。 周秘书长交代给李宗仁的旅费。 6月28日,程思远终于飞往瑞士,12日,李宗仁和程思远在苏黎世汇合。 两人一起登上了前往香港的瑞士航空客机。 周恩来安排了多项保护措施,特别是机上座位安排在了飞机的最后几排,并特别嘱咐不要在日内瓦或贝鲁特中途停留时下飞机。 台湾方面的情报系统异常敏感。 李宗仁的妻子郭德洁在与李宗仁会合前曾通过律师低价出售了他们在纽约的房产,这引起了台湾特务的警觉。 李宗仁的行踪很快被国民党探知。 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机场,国民党特务准备在李宗仁下飞机时将其置于死地。 然而,巴基斯坦驻华大使丁国钰迅速出手,借用救护车将李宗仁夫妇及程思远从飞机上直接接到安全地点。 7月,李宗仁一行再次启程。 这次,他们乘坐的是一架专机。 然而,就在飞机准备起飞时,国民党的残余部队准备在空中拦截飞机。 尽管如此,飞机最终还是顺利起飞。 7月20日,李宗仁夫妇终于抵达北京。 周恩来、彭真等国家领导人和各界代表亲自前往机场迎接李宗仁。 27日,李宗仁与毛泽东进行历史性地握手。 参考文献:[1]秦春林,谢雨萍.对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开发的探讨——以李宗仁故居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7(09Z):251-253
1938年6月,国民党上将钱大钧,走进军统湖北站,当着一众人特务的面,拔枪击毙了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