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曾说,他说在自己离开台积电时,台积电董事长告诉他,你敢去大陆

落叶随风呀 2025-04-27 00:07:39

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曾说,他说在自己离开台积电时,台积电董事长告诉他,你敢去大陆,那在台积电的这么多股票就不能拿了!可是张汝京却说,不要就不要!他说是家国情怀使他放弃一切回来报效祖国! 在我国半导体产业艰难起步的年代,一个男人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手握巨额财富,却选择了一条无人敢走的路。他就是张汝京,中芯国际的创始人。2000年,当台积电董事长警告他“敢去大陆就拿不走股票”时,他淡淡地说:“不要就不要!” 张汝京1948年出生于南京,家境优渥,父母都是我国工业领域的专家。1949年,他随家人迁往台湾,在台北度过童年。他从小对科技着迷,常摆弄收音机和机械玩具,这种好奇心为他日后的成就埋下伏笔。1970年,他从台湾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随后赴美深造,先在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拿下工程科学硕士,又在南卫理公会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他的博士研究聚焦半导体制造工艺,这为他进入芯片行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美国,张汝京的职业生涯从1977年开始,当时他加入德州仪器,从基层工程师干起。20年间,他参与了美国、日本、新加坡、意大利等多地的工厂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效率,被同事戏称为“建厂狂魔”。他还曾与诺贝尔奖得主杰克·基尔比共事,参与核心研发项目,眼界和技术能力都得到极大提升。1997年,他回到台湾,创办世大半导体公司,仅三年就将其发展成台湾第三大芯片代工厂。2000年,世大被台积电以50亿美元收购,他顺势加入台积电,担任所谓“高管”,负责生产管理。 然而,张汝京的内心始终放不下来。那时,我国半导体产业基础薄弱,芯片几乎全靠进口,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0年初,全球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台积电已是行业龙头,可他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辞职回国创业。他向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提出辞职,表明要去大陆创办芯片公司。张忠谋警告他,若去大陆,台积电的股票就别想拿走,那些股票价值不菲,是他多年奋斗的回报。可张汝京毫不犹豫地说:“不要就不要。”这句简单的话,透着他对我国科技崛起的坚定信念。 2000年4月,张汝京带着300多名工程师,在上海张江创立中芯国际,担任首席执行官。创业初期条件艰苦,他和团队从零开始,逐步建成现代化生产线。2004年,中芯国际在香港和纽约上市,成为我国芯片代工走向世界的标志。但挑战也随之而来。2003年,台积电指控中芯国际窃取技术,发起诉讼。张汝京亲自应诉,最终在2005年和解,中芯支付1.75亿美元。2006年,台积电再次起诉,2009年诉讼结束,中芯又支付2亿美元并发行股票。作为和解条件,张汝京辞去职务,离开了他一手创立的公司。 离开中芯国际后,张汝京没有停下脚步。2010年,他转战LED行业,创办工厂。2014年,他在上海临港创立新昇半导体,专注于大硅片生产,填补了我国技术空白。2018年,他在青岛黄岛成立芯恩半导体,推行CIDM模式,整合设计与制造,融资15亿元,员工超400人。如今,年过七旬的他仍在上海积塔半导体担任执行董事,并兼任积塔学院院长,培养年轻工程师。他还捐建了贵州、云南等地约20所希望小学,展现了对社会的担当。 张汝京的故事,接地气却又充满力量。他不是高高在上的英雄,而是一个实实在在为国做事的人。从台积电的高管到中芯国际的创始人,他用行动证明了什么是家国情怀。他放弃了稳定的财富,选择了一条布满荆棘的路,只因他相信我国芯片产业不能永远受制于人。他的努力,不仅让中芯国际成为我国半导体的重要支柱,也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他经历的诉讼风波、创业艰辛,都让人感慨:这条路不好走,可他从没后悔。 从更大的角度看,张汝京的抉择映衬了我国科技报国的心路历程。2000年时,咱们的芯片产业几乎一片空白,技术、资金、人才样样缺,他却敢带着团队闯出一条路。他的坚持,激励了无数人投身科技事业。如今,我国芯片产业虽仍面临挑战,但已不再是当年的“门外汉”,这背后有张汝京这样的先驱者付出的心血。台湾问题是我国内政,一个中国原则不容动摇,张汝京用行动表明,他的心始终属于祖国大陆。 回过头看,张汝京那句“不要就不要”,不只是对财富的放弃,更是对理想的坚持。他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告诉咱们:科技强国的路,得一步步走出来。

0 阅读:59
落叶随风呀

落叶随风呀

恰饭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