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26岁的伊丽莎白二世身穿红色军礼装,戴着一双白手套,骑着一匹精神抖擞的高头大马,看上去英姿飒爽,极为精神。
古往今来,政治往往被视为男人的游戏,许多历史上的风云人物都是男性。
然而,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却有这样一朵娇艳的英伦玫瑰,她绽放在风云际会之中,见证了英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变迁,给男性主导的政坛带来一抹女性的柔美。
如果没有伊丽莎白二世,或许现代英国皇室的影响早就随着日不落帝国的落幕而黯淡了。当然,现代皇室早已没了过去的实权,他们更多是作为英联邦的象征,也是世界人民心目中“英伦贵族”的代表,接近于“吉祥物”的存在。
伊丽莎白女王登基时,年仅26岁,她虽然并不是绝色美人,却因为良好的家世和教养,举手投足之间都带着高贵和典雅。
登基典礼上,穿着红色军装,骑着高头大马的她,更是英气勃发,巾帼不让须眉,让前来观礼的人们惊叹不已。
在伊丽莎白很小的时候,她曾是白金汉宫最尊贵的小公主,天真可爱的她受到了所有人的喜爱。
她的父亲乔治六世,更是视她为掌上明珠,在伊丽莎白四岁时,便常抱着小小的她教她读书,还教她骑马。
小伊丽莎白一点也不怕这种高大威猛的动物,反而骑在马上兴奋地发出“咯咯”的笑声,看到这一幕,父亲也在一旁温柔地笑着,父女二人享受着天伦之乐,日子过得平淡又幸福。
可是,随着小伊丽莎白的一天天长大,大英帝国却在一天天衰落,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失去了遍布几大洲的殖民地,失去了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霸主地位,甚至整个国家都被战争拖累地力不从心,满目疮痍。
19岁那年,伊丽莎白已经出落地亭亭玉立,可她并不是世人眼中娇滴滴的小公主,而是一名朝气蓬勃的女青年,她报名参加了“助国服务队”,和她的国民一起为国效力,负责重型汽车的维修与拆卸。
身穿修理工制服的伊丽莎白公主,神气地像个小伙子,而她对于能够暂时摆脱皇室的繁文缛节,在大街上,在民众间,为自己的国家出一份力,也感到非常兴奋与新奇。
那一刻,她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也第一次明白了自己肩头的责任。
可是,大众对于女性、对于年轻人的偏见始终是存在的。伊丽莎白在26岁时,她的父亲乔治六世驾崩,她被选为继承人,举行了隆重的加冕仪式,成为了英国的女王。
当时的首相丘吉尔,在听说这一消息之后,居然叹息着为英国的未来担忧:“她还是个小姑娘啊……”
带领英国胜利度过二战的丘吉尔,素有“斗牛犬”的雅号,是个真正的铁血硬汉,一开始他对于此后要和这么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合作,忧心忡忡,很不把她放在眼里,可是很快,他就发现自己错了。
受邀来到白金汉宫和新任女王会面的丘吉尔,表面态度恭敬,内心却带着轻视,他对女王的态度仿佛爷爷面对自己远房的小孙女,礼貌中透着疏离,有些关怀也有些怜悯。
聪慧的女王敏锐地察觉出了丘吉尔的态度,可她只是微微一笑,仍然庄重地接待了他,并和他谈话。
谈话中,伊丽莎白二世不卑不亢的态度、大方得体的礼节都让丘吉尔暗暗钦服,他也一改自己的偏见,认真和女王谈起自己对于英国未来政局的看法。
而年轻的女王不但能迅速理解丘吉尔的观点,有时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她的学识和见解都让丘吉尔刮目相看。
两人越聊越投机,先前的隔阂冰消瓦解。正如历史学家艾伦·奥尔波特教授所说,伊丽莎白女王漫长的一生中,她所合作的第一位首相丘吉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位经验丰富的“老爷爷”,确实教会了他的“远房孙女”许多治国和人生的智慧。
此后,这对“爷孙组合”携手继续为英国的未来努力,女王的迷人、聪慧也完全得到了老首相的认可,晚年的丘吉尔将伊丽莎白二世的画像挂在自己卧室的床头,一直到与世长辞。
巾帼不让须眉的伊丽莎白女王,和铁血手腕的“斗牛犬”丘吉尔的这段亦师亦友的战友情谊,也就这样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