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这家企业很有意思,甚至于有些“奇葩”,他非常喜欢能够量化的东西,说白了就是公正、公平的“赛道”。
举几个例子:
影像:2018年雷军在MIX3发布会上,对小米的同学们说:“你们今年相机部门,能不能有年终奖,就一个目标,就是能不能“干翻华为”。”
当时,华为手机在影像领域异军突起,DXO影像排名第一,小米也开始发力影像,DXO就是影像领域的标准,能够量化的东西。
雷军说“干翻华为”,指的是是影像领域,后面被带节奏成要干翻华为公司,舆论掌握在谁手里,谁就能翻云覆雨。
接下来的DXO,懂得都懂,后面小米不玩了,具体原因大家都明白。
汽车:
小米造车后,首款汽车是轿跑SU7,速度、操控、智能化、安全、颜值等等,给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如何能够辆这款车的优势量化出来呢?颜值看外观就好,安全性,看专责机构的碰撞测试,操控和速度呢?那就是加装了可赛道化的套件去跑赛道,用成绩来证明这款车整体的性能、操控等。
以至于后来,小米SU7 Ultra来了,纽北成绩6分46秒874,这是一款为赛道而生的汽车。
手机影像上,你要打小米手机,前有DXO;DXO不行了,小米和徕卡合作走光学这条路,友商喷的天昏地暗,现在不还是一个个老老实实走光影路线吗?学小米搞水印,做摄影套装。
汽车,想要打小米汽车,很简单,造一款车去纽北跑赛道,成绩压小米SU7 Ultra一秒就行,然后卖同样的价格,小米汽车就能被你打的妈都不认?
所以,小米这家公司,跌跌撞撞走了15个年头,从一家手机公司,做到了令人羡慕的杂货铺,有了自己的手机工厂,有了自己的汽车工厂,也有了自己的智能家电工厂,小米从互联网公司一跃成为了制造业公司,从轻资产转入重资产。
接下来,米粉只要静待SUV和芯片就好了,
小米和同时期的某些友商已经不是一个赛道了,小米现在走的是一条康庄大道,一条将会成为科技巨头的道路。
用户74xxx88
全靠你们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