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藩镇的骄兵现象形成原因是什么? 俗话说“骄兵必败”,一旦军队中骄兵多了

趣叭叭呀 2025-04-26 10:16:51

中晚唐藩镇的骄兵现象形成原因是什么?

俗话说“骄兵必败”,一旦军队中骄兵多了,那战斗力一定会下降,输也成了注定的事情。唐朝的灭亡都知道是因为安史之乱让唐朝由盛转衰,走向了灭亡之路。但唐朝后期除了安史之乱的原因,本身各地藩镇问题就层出不穷。

不仅是节度使越来越嚣张,就连普通士兵也嚣张跋扈,甚至很多时候都不服从管制。安史之乱的爆发在这样骄兵聚集的背景下,成了一个既定的定局。

嚣张跋扈的士兵

唐朝中晚期士兵很是嚣张,不服从管理已经是最低的一种了。这个时候的士兵用行动解释了什么叫半点委屈不能受,一旦军费延误,或者有缺漏,唐朝士兵就会奋起反抗。反抗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制造混乱,殴打长官。

如果以为士兵只是回殴打小官小吏,那就是太小看这帮骄兵了,他们可是连节度使都敢杀的。当时出身宗室的李国贞出使节度使的时候,就因为军费没能及时下发,直接激怒了当地的士兵,导致被杀。

节度使是藩镇高级长官,更何况李国贞不仅是节度使更是宗室成员,他们连皇亲国戚都不放在眼里,更不用提那些普通的百姓。百姓如果被误杀他们也不在乎,毕竟他们什么人都敢杀,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也不会听任何解释。

这帮士兵就像一个暴君,什么都听不进去,只想要一个完美的结果,如果达不到这个结果,那就直接把对方解决。李国贞当时不是故意拖延军费,实在是因为当地贫困,账上无钱,刚好又到了发军费的时候。

李国贞其实只是一个接手烂摊子的人,他还没来得及处理好这堆乱七八糟的事务就提前荣登极乐了。李国贞不是没有解释过,但对这帮士兵来说都一样,那些被杀掉的人或多或少的都解释过,可是都没有用,阻止不了惨案。

藩镇集团 士兵能够这么嚣张的原因还是多亏了藩镇割据已久。在唐朝后期开始采取募兵制,这样一来也就导致了藩镇的兵力都是当地人。以前府兵制可不是当地人,府兵要跟着军队满世界跑,募兵制比起府兵制来源就固定了很多。

一旦一个事情固定太久肯定会出问题,藩镇就是这么出问题的,而在藩镇影响下诞生的士兵同样也摆脱不了这个问题。当地是主要兵力来源的话,也就会出现很多子承父业的情况,这就导致了除了当地藩镇家族在固化成群,士兵也同样如此。

有了群体自然就会诞生集团,集团能够存在和运营下去靠的就是共同谋利。本来这些士兵都还算老实,毕竟权利威压,也不敢有什么反抗,再加上敌众我寡。可是随着节度使能够自留财产,对这些士兵的压迫越来越严重,而这些士兵已经不再是之前的少量群体了,他们也衍生出了集团。

这也意味着有能力或者说有了团结一致的目标,能够一起对抗这些藩镇节度使。一次两次在这样暴力威胁下都收获了利益,这滋长了这些们的气焰,甚至越来越过分。

更何况本来这些士兵就是为了军饷才参兵的,唐朝的勋官制度在后期对普通人来说几乎实现不了,多数军户的全部身家都是来源于军饷。克扣军饷就等于克扣一家人的生活来源,直接影响他们养家糊口。

这无疑是官逼民反,但他们反叛的速度比普通农民更快,毕竟本身就是训教过后的兵力。真的闹事起来,又是长久存在的集团实力,当地节度使也没有办法。 这样集团势力的诞生其实是因为唐朝中后期的制度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要知道这些士兵最关心的就是军饷问题,而军饷会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给节度使过高的自由。 唐朝后期的两税法规定了上贡、留州、留使的问题,一改之前的由中央统一分发军饷。相当于养兵的费用需要藩镇自掏腰包,这样一来节度使在操作财政上也有了更多空间,克扣军饷只是最基本的一环。

本来是中央管财政问题,距离限制加上中央也有着最强的军队守护,这些士兵再不满也没有办法。更何况如果是中央主动克扣,这些节度使为了收买人心或许还会主动补贴。但现在是节度使把控财政,士兵可以就在当地解决这个问题,不需要考虑更多问题。

0 阅读:49

猜你喜欢

趣叭叭呀

趣叭叭呀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