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弹为什么如此精准?全靠这位身穿5块钱背心的老人!他曾用18月就破解了“钱学

戴梦维苏苏 2025-04-25 16:18:52

中国导弹为什么如此精准?全靠这位身穿5块钱背心的老人!他曾用18月就破解了“钱学森密码”,实现了导弹“指哪打哪”,这可是连美国科学家都无法完成的研究 ,他却做到了。他就是中国激光陀螺之父,高伯龙院士。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也是给小编最大的支持,感谢! 1954年,年轻的高伯龙被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当时的他或许未曾想到,这一调动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为中国的国防科技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60年代,美国率先研制出激光陀螺,这一消息在全球科技界引起轩然大波,激光陀螺被称为"导弹的眼睛",是确保导弹精准打击的关键部件,没有这项技术导弹就像一个"睁眼瞎",无法精确找到目标。 1971年,一项艰巨的任务落在了高伯龙肩上破解"钱学森密码",研制中国自己的激光陀螺,当时的条件异常艰苦,他们的实验室是在旧食堂改造的,连基本的实验设备都需要自己动手拼装。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高伯龙仅用了18个月就在理论上突破了这个世界级难题,为了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他们必须在完全密闭、防尘的环境下工作,即使是酷暑天也不能开风扇,高伯龙经常工作到双脚浮肿,连袜子都难以脱下但从未抱怨过一句。 1975年,在全国激光陀螺学术交流会上,高伯龙提出了具有开创性的四频差动陀螺方案,这个方案与当时的主流观点完全不同,引发了激烈争论,但他用扎实的理论和数据证明了自己的正确性,并编写了《环形激光讲义》,这本书至今仍是该领域的必读经典。 经过不懈努力,1991年中国成功研发出全内腔氦氖绿光激光器,成为继美国、德国之后第三个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到2006年和2010年,配备新一代激光陀螺的导航系统相继问世,大幅提升了中国导弹的精准性。 高伯龙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严师,他一生培养了约20多名博士生,他常说:"科研必须解决实际问题,不能纸上谈兵。" 生活中的高伯龙极其简朴,一件衬衣可能穿五六年甚至十几年,夏天的时候经常穿着5块钱的背心,然而对待科研,他却从不吝啬时间和精力,即使在2017年卧病在床时,他仍牵挂着新型激光陀螺的研制工作。 高伯龙的贡献远不止于技术层面,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从一张草图起步,到打造世界一流的导航系统,他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用毕生精力铸就了中国导弹的"火眼金睛"。 信息来源:原文登载于人民网《生命之光为强军“旋转”——追记中国激光陀螺奠基人、国防科技大学教授高伯龙院士》

0 阅读:55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83

用户17xxx83

1
2025-04-25 17:17

真国士无双,高公大义!!!

戴梦维苏苏

戴梦维苏苏

戴梦维苏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