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卫立煌为保85岁家母求助朱德,朱德深感棘手,转而请教毛主席。毛泽东看罢思索后,决定将卫列入“战犯名单”,人们后来才悟到其中深意:这是对卫存续之恩。 1949 年,被蒋介石软禁在南京的卫立煌心急如焚。 彼时,他 85 岁的老母亲及一众子侄在安徽合肥老家,随着解放战争局势推进,家乡即将面临战火,家人安危成了他的心病。 无奈之下,卫立煌冒险托人给朱德写了一封求助信,恳请共产党保护他的家人。 这信辗转到了朱德手中,朱德深知此事棘手。卫立煌虽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但抗战时与共产党有过诸多合作,关系微妙。 朱德不敢擅自做主,赶忙拿着信去找毛主席。毛主席看罢信,思索良久,做出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 —— 将卫立煌列入 “战犯名单”。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觉得这不是把卫立煌往绝路上推吗?可后来人们才明白,这实则是毛主席对卫立煌的存续之恩。 咱们把时间往前拨,卫立煌的人生经历相当丰富。他 1897 年出生在安徽合肥的农民家庭,辛亥革命后就投身军旅。 在国民党军队里,他一路从底层打拼,靠着赫赫战功,成为蒋介石麾下的一员大将。北伐战争时,他在龙潭战役中表现神勇,率部与孙传芳部激战六昼夜,成功击溃敌军,一战成名。 可到了国共内战时期,情况变得复杂起来。1948 年,蒋介石任命卫立煌为东北 “剿总” 总司令,让他去收拾东北战场的烂摊子。 但卫立煌到任后,和蒋介石在作战策略上产生了严重分歧。蒋介石一心想让部队出击,打通北宁路沈锦段,把主力撤到锦州。 卫立煌却认为,当时军队兵力不足,地势也不利,盲目出击就是送死。他主张先整训部队,修筑工事,保存实力。 两人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辽沈战役国民党军队惨败,卫立煌也因此被蒋介石撤职,还被软禁起来。 再回到 1949 年,毛主席把卫立煌列入 “战犯名单”,其实暗藏深意。从国民党这边看,蒋介石本就对卫立煌有所猜忌,觉得他跟共产党走得近。 这下把卫立煌列为战犯,蒋介石的疑虑反倒打消了,心想卫立煌这下和共产党彻底决裂了,也就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而从共产党这边,毛主席同时安排安徽军管会秘密保护卫立煌在合肥的家人。解放军进城前一周,军管会就派人驻扎在卫家邻宅,卫母和子侄们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后来,卫立煌趁除夕防守松懈,成功从南京逃往香港。在香港的 7 年里,他和中共一直保持联系。 1955 年,卫立煌应毛主席邀请,毅然回国,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回国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他的归来,在当时的政治局势下有着特殊意义,向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共产党欢迎有识之士归来,共同建设新中国。
1949年,卫立煌为保85岁家母求助朱德,朱德深感棘手,转而请教毛主席。毛泽东看
霜狼踏雪寻梅香
2025-04-25 15:40:3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