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年,岳飞在临安大理寺监狱,被两根大铁棒夹碎胸膛而死。死后无人收尸,一个叫

寻墨阁本人 2025-04-24 16:00:01

1142年,岳飞在临安大理寺监狱,被两根大铁棒夹碎胸膛而死。死后无人收尸,一个叫隗顺的狱卒冒着生命危险,把岳飞的尸体背了出来。 1142年,金兵的威胁如洪水猛兽般逼近南宋边疆。面对金兵的不断逼近,宋高宗连发数道紧急命令,要求岳飞尽快带领军队回京。 然而,岳飞却并未按命令立即返回。这一决定来源于当时南方的紧张局势,特别是完颜宗弼带领金军发起了多次进攻,迅速占领了许多关键的城池,局势危急。岳飞为了稳住淮西防线,决定暂时延迟返回。 在那个时候,岳飞的选择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出于对国家局势的深刻判断。如果他匆忙回京,可能导致前线一片混乱,甚至有可能让金军趁机大举进攻,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岳飞将自己的个人安全放在一旁,继续奋战在前线,为保卫南宋的存亡而拼搏。 这一行动却成为了秦桧等权臣陷害岳飞的突破口,秦桧心中对岳飞有着深深的敌意,两人在政治理念上的分歧,使得秦桧一直视岳飞为威胁。 在秦桧看来,岳飞的威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然威胁到了他个人的地位。于是,秦桧开始在宋高宗面前频繁进谗,巧妙地编造了一系列的谎言,将岳飞描绘成了一位图谋反叛的将领。 宋高宗性格内向、优柔寡断,容易被他人影响。秦桧的诬陷加剧了高宗对岳飞的疑虑,尽管岳飞的忠诚和勇猛早已得到了人民和军队的认可,但高宗却未能对事实进行详细调查。于是,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岳飞便被投入了监狱,成为了被冤枉的囚徒。 在岳飞被捕后,他一直期待能够在回到京城后,向宋高宗澄清冤屈。然而,秦桧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为了确保岳飞无法为自己辩护,秦桧利用手中权力,将所有愿意为岳飞说话的人排挤出去。那些曾经支持岳飞的官员,如大理寺寺丞、宗正卿等,也在秦桧的打压下纷纷被流放甚至被迫害致死。 岳飞死后,尸体被随意丢弃,且没有任何人敢为其收尸。这一幕,让一位小小的狱卒深感不安与悲痛。这位名叫隗顺的狱卒,平日里处理着监狱中形形色色的犯人,早已习惯了监狱中的各种冷漠与无情。 对于岳飞,他并不陌生。岳飞是大宋的英雄,他曾经听闻过无数关于岳飞的传说,并且深受其英勇事迹的感动。岳飞被囚禁在大理寺监狱后,隗顺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这位英雄。岳飞身上散发出的铁骨铮铮的气节深深打动了隗顺,他从未见过如此坚韧不拔的精神。 即便是在困境中,岳飞依旧保持着高傲与自尊,面对无情的迫害,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这种气概让隗顺钦佩不已,但更令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悲愤——这样一位英雄,竟然如此冤屈地死去。没有人愿意为其收尸,甚至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无法得到。 这一切深深地触动了隗顺,他开始怀疑,是否天真地相信“天日昭昭”这句话还有任何意义。岳飞的冤屈如果没有得到伸张,是否会永远埋没在历史的尘土中? 隗顺做出了一个决定。他无法忍受岳飞的尸体无人照料,更无法忍受这位民族英雄的冤屈被遗忘。因此,他冒着生命危险,在深夜悄悄地将岳飞的尸体偷偷背出城外。为了防止日后岳飞的墓地无法被找到,隗顺将一块玉佩系在岳飞的腰间,并在墓前栽下了两棵桔树。 多年以后,隗顺临终时将这一秘密告诉了自己的儿子,并告诫他,在岳飞的冤屈得到昭雪之时,一定要找到那埋藏的遗体,完成给英雄的最后一份敬意。 随着时间的流逝,宋孝宗赵昚继位,并开始着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为响应民众的呼声,宋孝宗决定为岳飞澄清冤屈,恢复其名誉,并追赠岳飞“武穆”谥号。 同时,朝廷还发布了一道命令,要求寻找岳飞的遗体,并为他举行迁葬。为此,朝廷开出了500贯白银的悬赏,期待有人能够提供线索。 隗顺的儿子知道后,马上向朝廷提供了岳飞遗体的埋葬地点。经过一番调查,岳飞的遗骨最终被迁葬至杭州西子湖畔的栖霞岭。 隗顺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岳飞的冤屈得到了清除,英雄的遗骨得到了妥善安置。如今,杭州西湖畔的“宋岳鄂王墓”前,仍然有无数的游客前来凭吊。

0 阅读:91

猜你喜欢

寻墨阁本人

寻墨阁本人

路虽远,行者将至; 事虽难,做则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