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参加中考,在上初三前,只听过“中专”,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那时,我们这中考

晖志谈情 2025-04-24 14:48:42

1993参加中考,在上初三前,只听过“中专”,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那时,我们这中考晋学分四档。第一档即提前批,中专排第一,其次中师,这两种毕业了身份都是干部,直接分配工作,当时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的分界不明显;再次是居民户口的还能考中技,也是包分配的,毕业了应该是职工或事业身份。 第二档是重点高中,我们县级市有所重点高中,全县学生都可以报考,县中是省立高中,在1994年之前高考上线率将近50%,都说一只脚已迈进大学了;市里有地区高中,名额不多。 第三档是普高,全县只有3所,分片报考,每届高考只能考上两三个人,印象中我们上上届只考一人。没考上的,有关系也能进国企,关系硬甚至能进机关、事业单位。 第四档是职高、民办高中, 录取分数好像都不严格,基本是县职高,一般也只招本县学生,学费比普高贵一些,当时是不能参加高考的,后来很快就有了对应高职,毕业了一般的私企都会要,国企也有招的,要看运气与关系;民办高中在全市招生,学费加赞助费比职高贵,说是能参加高考,但真正考上的很少很少,但是学历与普高一样,到毕业时正规、不正规的“民办”高校已经大量出现,所以有不少上了“民办”高校。那时已经有“赞助生”、自费生了:“赞助生”是指考不上重点高中的,名词文雅些,差两三分的交钱(听说是1分1万元)就可以上重点高中,差十几分的有关系交更多的赞助费(听说要十万、八万,甚至有五十万的)也能上;自费生是指考不上普高而交钱上的,对分数的限制比重点高中宽,我的高中同学就有好几位自费生,这个“自费”应该包括“赞助费”,但明显比上重点高中的“赞助费” 少多了。

0 阅读:32
晖志谈情

晖志谈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