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年9月,拿破仑发动了对俄国的进攻,攻占莫斯科。起初,拿破仑军队势如破竹,

清风拂面剑如霜 2025-04-22 18:35:53

1812年9月,拿破仑发动了对俄国的进攻,攻占莫斯科。起初,拿破仑军队势如破竹,但随着隆冬的到来,法军缺少住所和补给,拿破仑无意再战,决定向亚历山大求和。亚历山大对拿破仑的要求不予理睬,决心将战争进行到底。拿破仑不得不撤出莫斯科,亚历山大命令俄军全线追击,法军伤亡惨重。拿破仑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1812年9月,拿破仑挥军攻占莫斯科,满以为胜券在握。这位横扫欧洲的军事天才,却在这片冰雪覆盖的土地上栽了跟头。隆冬来袭,补给断绝,亚历山大一世冷眼旁观,拒绝求和。辉煌的开局为何变成惨败的结局?是天灾,还是人祸?这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这段历史,看看拿破仑第一次尝到失败滋味的真相。 拿破仑·波拿巴,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岛,小时候家里不算富裕,但他靠着聪明脑袋和狠劲考进军事学校。后来,他在法国大革命的乱局中崭露头角,1799年搞了个政变当上第一执政,1804年干脆给自己戴上皇帝的皇冠。他的军事才华没得说,打败过奥地利、普鲁士,差点把欧洲捏成一个大帝国。这家伙野心大到没边,自信得有点过头,总觉得自己能搞定一切。 反过来,亚历山大一世,1777年出生,是俄国凯瑟琳大帝的孙子。他爹保罗一世被暗杀后,他1801年登基当了沙皇。小时候受过启蒙教育,脑子里有点改革想法,但骨子里还是个专制君主。面对拿破仑,他不光硬气,还挺狡猾,知道怎么拖垮对手。他不是那种冲动的愣头青,而是冷静等着机会下手。 1812年6月,拿破仑集结了45万大军,浩浩荡荡跨过涅曼河,直扑俄国。他为啥要打这一仗?主要是想逼亚历山大遵守大陆封锁政策,掐断英国的贸易命脉。刚开始,法军确实牛气冲天,俄军打不过就撤,搞得拿破仑一路势如破竹。9月14日,他终于进了莫斯科,心想这下子亚历山大该服软了吧。 可现实给了他一巴掌。俄军撤退前一把火烧了莫斯科,城里没吃的没住的,法军占领了个空壳子。拿破仑坐在克里姆林宫等着谈判,可亚历山大压根不搭理他。沙皇很清楚,冬天快到了,法军远征补给跟不上,耗下去准完蛋。 10月,天气开始变冷,莫斯科的废墟里啥也没有,法军士兵冻得直哆嗦,粮食也不够吃。拿破仑本来还想撑一撑,但眼看情况越来越糟,他没辙了,派人去跟亚历山大求和。结果呢?亚历山大直接无视,摆明了要跟拿破仑耗到底。这时候,拿破仑才意识到大事不妙,10月19日,他下令撤出莫斯科。 撤退的路简直是噩梦。天气越来越冷,法军没吃的没住的,路上还得挨俄军的偷袭。哥萨克骑兵像狼群一样咬住不放,法军死伤一大片。11月,贝雷西纳河那场仗更惨,河水冰冷刺骨,法军挤着过河,好几千人淹死或者被抓。到了12月,45万大军只剩10万不到,拿破仑这辈子头一回这么狼狈。 这次惨败彻底把拿破仑的帝国拽下了神坛。欧洲那些被他压着打的国家一看,这家伙原来也会输啊,赶紧联合起来收拾他。1813年,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瑞典组了个第六联盟,在莱比锡打得法军满地找牙。1814年,联盟军队直接杀进巴黎,拿破仑撑不住了,被迫退位,流放到厄尔巴岛。 1815年,他不甘心,又跑回来搞了个百日复辟,可惜在滑铁卢又被干翻。这回他彻底没戏了,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1821年在那儿死了,51岁。反过来,亚历山大靠这场胜利在欧洲站稳了脚跟,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他推了个神圣联盟,想把欧洲的秩序捏在手里。不过,他后来也变保守了,1825年在塔甘罗格去世,有人说他死得蹊跷,甚至传他跑去当隐士了。 拿破仑这次入侵俄国,表面上是军事失误,其实背后还有更深的东西。他太高估自己了,以为靠人多就能压倒一切,可俄国那么大地儿,天气又狠,补给跟不上,士兵再能打也没用。亚历山大呢,硬是靠拖时间和焦土政策把法军耗死,证明了防守也能玩出花来。这场仗不光是拿破仑的滑铁卢,也是他帝国垮台的起点。 再说说影响。法军一败,欧洲的格局全变了。俄国成了大赢家,亚历山大的地位蹭蹭往上涨,可拿破仑的帝国却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去。这仗还给我们留了个教训:打仗不光看兵力,地理、天气、后勤,哪个拉胯都可能翻车。 拿破仑输得这么惨,是他自己作的,还是老天爷不帮忙?如果他没打俄国这一仗,能不能多撑几年?亚历山大要是没这么硬气,历史会不会不一样?这些问题没个准答案,大家伙儿觉得咋样?来评论区聊聊吧,说说你的想法!

0 阅读:37

猜你喜欢

清风拂面剑如霜

清风拂面剑如霜

清风拂面剑如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