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多个中小学试点引入“智慧停车”系统,家长在特定时间段内接送学生需通过

君旭和趣事 2025-04-22 18:19:07

近日,上海市多个中小学试点引入“智慧停车”系统,家长在特定时间段内接送学生需通过扫码支付停车费,费用从2元至5元不等。此举引发部分家长不满,认为学校周边公共道路属免费资源,校方或相关企业借此收费涉嫌“乱收费”,甚至直言是“抢钱”。但校方及运营方回应称,收费旨在缓解拥堵、规范秩序,且已获相关部门批准。事件持续发酵,引发社会对校园周边公共资源管理与家校责任的讨论。 不少家长指出,学校门口道路为市政规划公共区域,停车本不应收费。一名徐汇区家长表示:“接孩子停留不到10分钟,却被强制收费,感觉像是‘抢钱’。” 部分家庭称,每日接送需支付2-5元,月均额外支出近百元,对多孩家庭或低收入群体压力较大。 家长反映,收费告示未明确标注定价依据及资金用途,质疑校方或运营企业借机牟利。 校方称,高峰期车辆拥堵严重,智慧停车系统通过“错峰计费”引导家长即停即走,避免长时间占道。例如,静安区某学校表示,收费后拥堵时间缩短约30%。 运营方称,收费经区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参照“错峰共享停车”政策,部分区域属“限时泊位”,收费符合规定。 部分区教育局回应,收费用于支付管理员薪资、设备维护及周边交通整治,并非学校直接收入。 上海市自2020年起推行“错峰共享停车”政策,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住宅区停车位在非高峰时段对外开放,实行市场化定价。此次学校周边收费被部分区纳入“共享停车”试点,但家长认为,学校场景具有特殊性: 接送学生为高频刚需,与普通错峰停车(如商场、办公楼)性质不同。 学校用地及周边道路是否可完全商业化?教育学者指出,校园周边应优先保障公益性,商业行为需谨慎。 专家表示学校周边停车难是城市通病,单纯收费无法根治,需结合优化公交、增设临时泊位等综合措施。若收费经合法程序并公开资金用途,具有一定合理性。若道路明确划为‘限时泊位’并公示收费依据,则不违规;但若利用家长不得不停车的弱势地位谋利,可能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学校应主导协调资源,而非外包给第三方企业。可探索家长志愿者疏导、与社区合作免费泊位等方案,降低对立情绪。 市民建议早晚高峰禁止校外车辆进入周边道路,仅允许步行或公共交通到达。 利用操场、体育馆等区域开辟临时停车区,由学校免费管理。 加强违停处罚,而非“以罚代管”。 上海市教委已介入调查,要求各区核查收费合规性及公示情况。部分区宣布暂停收费,改为免费开放周边停车场;另一些区则计划召开听证会,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协商。校园周边治理考验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智慧停车若能有效疏导交通,收费或可理解;但若缺乏透明沟通与公益考量,恐激化家校矛盾。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公共资源边界,兼顾效率与公平。

0 阅读:49
君旭和趣事

君旭和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