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炜的真实身份,是一名地下党员。 赵炜打入敌人内部后,被调到了东北任职,国民党

看历史浮沉 2025-04-22 01:07:15

赵炜的真实身份,是一名地下党员。

赵炜打入敌人内部后,被调到了东北任职,国民党方面,让赵炜担任作战参谋,军衔是少校。

虽说在国军之中,赵炜的军衔不算高,担任的职务似乎也不起眼,但作战参谋这个职务,实际上可以接触到许多情报,在某些时候,还能发挥关键作用。

1947年3月,赵炜就利用作战参谋这个职务,配合东北民主联军,几乎全歼了国军13军。

当时,赵炜得知,东北民主联军在一个叫兰山的地方布下了口袋阵,坐等国军上钩,据他所知,东北民主联军在这里布下的兵力很多,哪怕一个军,东北民主联军也有信心吃下。不过需要赵炜配合。

赵炜了解了这个情况后,就草拟了一份作战计划,其内容,就是让国军13军,全力进攻兰山。

身为作战参谋,起草作战计划是本职工作,但这个计划能不能实施,还要好几个人审核、签字。

只要有一个人察觉到异常,那么赵炜草拟的作战计划就作废。所以草拟完作战计划后,赵炜的内心颇为紧张,担心他在国军中的上级发现了什么异常。

谁知在看了赵炜草拟的作战计划后,作战科长、参谋处长、国军在东北保安司令部的参谋长等人,都没有发现异常,既然没有问题,那就代表可以实施。

于是,赵炜的几个上级,纷纷在上面签字。

赵炜心中大喜,就按照流程,把作战计划发给了13军军长石觉。

13军接到命令后,马上向兰山发起进攻,结果就中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埋伏。

这一仗,13军可谓是损失惨重。

13军下面的89师、54师162团被全歼,余下的部队也是损失惨重。可以说,经此一战,13军已经无法给东北民主联军构成威胁了。

更重要的是,这一仗,直接打乱了杜聿明的计划,杜聿明原计划进攻辽东,13军原本是进攻辽东的主力部队,现在被消灭了,进攻辽东的国军,就少了很多。

这也直接导致了国军第四次进攻辽东的失利。

战后,蒋介石狠狠地痛骂了杜聿明一顿,杜聿明气得不行,就派人进行调查,一查,就查到了赵炜头上。不过赵炜是作战参谋,起草作战计划,本来就是他的工作,哪怕他起草的计划再荒唐,也没有什么问题,真正有问题的,是批准这个计划的人。

在这个作战计划上签字的国军军官,彼此间又互相推脱,所以后来,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而这只是赵炜的诸多贡献之一,因为是作战参谋,平时的工作是起草作战参谋,编订军事态势图,整理部队的编制情况,所以赵炜对东北国军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他就通过其他地下党员,把这些情况全部送给了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

林彪在作出决策时,经常会参考赵炜提供的情报。

虽然多次送出情报,但因为行事小心谨慎,国民党方面,就一直没有怀疑赵炜的身份。

1947年9月,意外出现了。

军统特务破获了北平地下党员的秘密电台,先后抓捕了上百名地下党员,这其中,有不少人当了叛徒。

赵炜进入东北之前,就在北平潜伏,归北平的党组织领导。因此,北平的地下党员之中,有人就知道赵炜的身份,这些知道赵炜身份的地下党员被抓后,因受不了酷刑,就选择屈服,并把赵炜的身份说了出来。

好在,这时候赵炜不在东北,他在北平。

陈诚接手东北后,让赵炜前往北平,向蒋介石汇报工作,而赵炜在北平的时候,北平的地下党员还没有出事。赵炜前脚刚离开北平,还没有回沈阳,北平的秘密电台就被敌人破获了,赵炜的身份也就随之暴露。

国军东北保安司令部作战科的科长,听说他手下的作战参谋赵炜是地下党员,也是气得不行,为了早一点抓到赵炜,他多次给赵炜打电话,催促他赶紧回来。

这时候,赵炜并不知道北平的地下党出事了,但他感觉作战科长的语气和平时不太一样,直觉告诉他,肯定发生了什么事情,他的身份,可能已经暴露了。

但这只是赵炜的猜测,赵炜并不确定是否真的出事。

经过慎重的考虑,赵炜决定提前结束潜伏。由于不知道其他地下党员的情况,赵炜就不敢与他们联系,他采取了最稳妥的办法,那就是直接到解放区。

到了解放区时,因为身上还穿着国军少校的军装,十分显眼,所以很快,赵炜就被抓了起来。

审问赵炜的是一个连长,但赵炜认为,知道他身份的人越少越好,因为他之后可能还有其他潜伏任务。

于是,赵炜就对这个连长说:“同志,你级别太低,不用知道太多,只需上报首长我的代号902!””

连长感觉赵炜不简单,就向军区司令员吴瑞林报告情况。不久,吴瑞林亲自来到了审讯室,赵炜这才把自己的身份说了出来,不过无凭无据,又没有人可以证明,所以对于赵炜的话,吴瑞林也是将信将疑。

赵炜就告诉吴瑞林,他是由李克农发展入党的,李克农知道他的身份,如果他不信,可以给延安发报。

吴瑞林就给延安方面发报,求证赵炜的身份。李克农知道后,就给赵炜证明身份,并把赵炜调到身边,之后,赵炜在中央情报机关、国家安全局工作。

0 阅读:0
看历史浮沉

看历史浮沉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