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封杀OTA!
近日,民航业掀起惊涛骇浪。
4月18日,一则"去哪儿网无法搜索南航机票"的消息引发热议。
据南航官方证实,因其销售代理违反协议条款,已暂停去哪儿网销售资格至4月21日。
这场看似普通的处罚,实则揭开了航空公司与在线旅游平台(OTA)长达十年的渠道博弈进入深水区。
背后其实藏着航空公司想"单飞"的大计划!
一、航空公司为啥要和OTA闹掰?
此次封杀并非偶然。
早在2016年,南航就因"价格体系混乱"下架去哪儿网机票业务,国航、东航等航司也多次对OTA发起"渠道整顿"。
事件背后的渠道控制权之争。
1. 不想再交"中介费"
以前大家习惯在OTA比价买票,但每卖一张票,航空公司就要给平台3%-5%的佣金。
大型航司每年光销售费用就有几十亿,其中四成都是给OTA的"中介费"。
现在航空公司算明白了:这笔钱省下来,能多发几架飞机。
2. 受不了乱加价
有些OTA偷偷在机票里捆绑保险、收高额改签费,旅客投诉最后都算到航空公司头上。
去年民航局接到的投诉里,近八成都是这类"平台挖坑,航司背锅"的事。
3.丧失了定价权
在当下的民航业,内卷现象极为突出,大家都在血拼价格,其根本原因就是:
航司机票价格的定价权已悄然被在线旅游平台(OTA)掌控。
OTA(在线旅游平台)通过算法和大数据垄断流量入口,航司被迫在平台上低价倾销以争夺客源,形成“价格战→利润压缩→服务降级→品牌弱化→更依赖低价”的恶性循环。
航司在定价方面失去了主导权,无奈之下,只能频繁祭出价格战这一单一武器。
例如,一些 OTA 平台为了吸引用户,会推出各种低价机票促销活动,而航司为了在平台上获得更多曝光和销售份额,往往只能被迫跟进降价。
这种情况下,航司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陷入了恶性的价格竞争循环,却又难以找到有效的破局方法。
航司与OTA之间成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二、航空公司偷偷练就"自营神功"
这些年航空公司也在紧锣密鼓自建渠道。
自家APP做成超级商城:与积分、消费、旅游打通,官网、APP、小程序全线贯通。
会员体系发威:会员能买到比OTA便宜8%的专属票,还能用里程换升舱,把常旅客都圈在自己地盘。
玩转组合套餐:把机票和酒店、接送机打包卖,价格比单独订更划算,OTA根本抄不了作业。
更为关键的是开启互售功能,国航、东航、南航自建渠道上可以互售对方机票。
三、消费者会吃亏吗?短期会,长期赚
现在用惯OTA比价的人可能觉得麻烦,但往后看:
一是价格更透明。
航空公司自己卖票,明码标价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二是服务更靠谱。
退改签直接找航司,不用被OTA客服踢皮球。
三是福利更实在。
会员积分能直接换机票,不用被OTA克扣价值
四、OTA也不会坐以待毙
我们发现旅游平台开始搞"曲线救国”。
一是推荐共享航班,比如实际是南航飞机,挂其他航空公司代码。
二是开发智能行程规划、行李追踪等新服务。
三是在抖音搞直播卖低价票,和航空公司抢流。
五、未来已来:官网买票可能成新常态
航空公司手握每天千万级的航班数据,与旅客有几十个接触点,比OTA更清楚旅客需要什么?
翼哥一直以为:
航空公司完全可以避开OTA,高铁能够搞12306,航司为什么不能搞?
翼哥还有个疑问?
如果说OTA有平台优势,这个谁也不能否认。
但为何航空公司还要通过一个个小代理人在OTA上卖票?
如果说在线下时代,航司无法自建那么多网点。
在互联网时代为何还要代理人?代理人提供了什么服务?为何花了不菲的成本自建APP、官网,还要给几十亿的代理费呢?
个种原因,不说自明。
现在航司APP连选座、订餐都能搞定,年轻人早就不想为了买张票安装五六个旅游APP。
这次"拉黑"事件就像个信号:
航空公司已经攒够了自营的本钱。当你在官方渠道能买到更便宜的票、享受更好的服务时,谁还愿意去OTA当"二手客户"呢?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可能会让我们买机票就像点外卖一样简单——打开航空公司APP,下单,起飞!
航司有能力全面封杀OTA,就看想不想了、敢不敢、愿不愿了!
航空公司们:
与其苟活,不如奋起一击!
恨水
年轻人早就不想为了买张票安装五六个旅游APP。然后愿意装几十个航司的App? 所以自媒体的逻辑取决于钱,要么有人给钱,要么通过吸引眼球拿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