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3月,开国少将孔俊彪回到宁化。在县招待所,孔俊彪对时任县武装部政委的周

菖蒲繁花居 2025-04-21 19:03:58

1984年3月,开国少将孔俊彪回到宁化。在县招待所,孔俊彪对时任县武装部政委的周积源说道 :“我这次回宁化只住两天,我有位战友叫卢林根,和我同是城关角头街人。长征到达遵义时,卢林根身负重伤,弥留之际嘱托我,让我转告他家人,他是什么时候战死,死在什么地点。请帮我查一查卢林根家有没有后人,我要见他们。” 1984年3月,开国少将孔俊彪回到了阔别50年的故乡宁化。这次回乡,他只计划停留两天,目的很明确:完成一个长征途中战友的嘱托。孔俊彪出生在宁化县城关角头街,家境贫寒,旧社会的苦难让他早早立下革命志向。1933年,20岁的他加入红军,从此踏上了为新中国奋斗的道路。他的经历跟那个年代无数热血青年一样,充满了磨难和荣光。 长征是孔俊彪人生中最难忘的篇章。那时候,红军从宁化出发,一路翻山越岭,条件艰苦到难以想象。他和战友们扛着装备,走在泥泞的山路上,风雪交加,饥寒交迫,但没人退缩。1935年1月,红军到达贵州遵义,面临敌军的围追堵截。孔俊彪和同乡战友卢林根并肩作战,两人都是城关角头街人,年纪相仿,志趣相投,早就成了过命的交情。 在遵义的一次阻击战中,卢林根被炮弹炸伤,腹部受了重创,血流不止。孔俊彪把他拖到安全地方时,卢林根气息微弱,嘱托他如果能回宁化,就告诉家人自己死于1935年1月,遵义战场。说完这话,卢林根就昏了过去。孔俊彪以为他没熬过去,带着悲痛继续投入战斗。战后,他回去找卢林根,却没找到人,只好带着这个承诺上了路。 长征结束后,孔俊彪没停下脚步。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华北战场上屡立战功,参加过百团大战,指挥部队打击日寇。后来解放战争打响,他率部南征北战,攻克敌方阵地,为新中国成立出了大力。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了开国将领之一。可不管走多远,他心里始终惦记着宁化和那个没完成的承诺。 1984年3月,头发花白的孔俊彪终于回到宁化。他直接去了县招待所,找到时任县武装部政委的周积源,开门见山地说:“我这次回宁化只住两天,我有位战友叫卢林根,和我同是城关角头街人。长征到达遵义时,卢林根身负重伤,弥留之际嘱托我,让我转告他家人,他是什么时候战死,死在什么地点。请帮我查一查卢林根家有没有后人,我要见他们。”周积源听完,马上安排人去查。 宁化是红军长征的起点之一,红色历史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孔俊彪和卢林根的故事,就是那段岁月的一个缩影。接到任务后,周积源派人四处打听,终于在城关附近一个村子里有了消息。更让人意外的是,卢林根的家人说,他竟然还活着!这个消息传到孔俊彪耳中,他先是一愣,随后满脸惊喜,决定亲自去确认。 第二天,孔俊彪带着周积源等人去了卢林根家。卢林根果然活着,虽然年老体弱,但精神还在。原来,那天在遵义,他昏迷后被当地村民救下。村民用草药帮他止血,用稀粥喂养,硬是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伤好后,他想找部队,可战乱断了线索。他一路要饭,几个月后回到宁化。因为觉得自己活着已是侥幸,他没跟组织联系,也没对外说自己是红军战士,就默默种地过日子,把过去埋在心里。 这次重逢,孔俊彪既完成了当年的承诺,还找回了失散多年的战友。两人见面时,50年的离别化成了满满的感慨。卢林根告诉孔俊彪,自己这些年过得不容易,但能活下来已经知足。孔俊彪则说,他一直以为卢林根牺牲了,心里愧疚了半辈子,没想到还能再见。这件事很快传开,成了宁化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0 阅读:767

猜你喜欢

菖蒲繁花居

菖蒲繁花居

给你想看的,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