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7年,武术家杨秀山外出卖玉米,路上遇到一个病倒的僧人,心善的他,连忙把僧人

雨后清新心舒畅 2025-04-21 16:01:33

1887年,武术家杨秀山外出卖玉米,路上遇到一个病倒的僧人,心善的他,连忙把僧人扶回家救治。僧人醒来后,道:"作为报答,我教你习武吧!" 杨秀山蹲在灶台前熬药,听着这话差点摔了手里的蒲扇。他挠着后脑勺直笑:"师父说笑了,咱就是个种地的粗人。"窗外的老榆树沙沙响,僧人扶着土炕坐起来,浑浊的眼睛突然亮得像两盏油灯。 三个月后村里人发现不对劲。往常天不亮就扛锄头下地的杨秀山,现在总在村头老槐树底下转悠。有人看见他蹲在溪边盯着鹅卵石发呆,突然伸手往水里一抄,再摊开掌心时躺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更邪门的是那年闹蝗灾,别家田里啃得只剩光杆,他家的玉米棒子倒像是抹了油,虫子沾着叶子就往下掉。 那天傍晚下着毛毛雨,镇上的泼皮王二带着七八个混混堵在杨家门口。说是要借粮,手里的柴刀明晃晃映着屋檐滴水。杨秀山正在院里劈柴,斧头往木墩上一钉,震得柴火堆簌簌落灰。他抄起墙角的扁担掂了掂:"玉米在仓房,要多少自己搬。"王二刚要咧嘴笑,扁担尖突然点在他喉结上,凉飕飕的像条毒蛇。 后来这事传成十几个版本。有人说看见扁担头缠着青光,有人说杨秀山脚底下踩着八卦图。反正从那以后,十里八乡再没人敢打杨家的主意。倒是常有外乡人摸黑来敲门,带着腊肉米酒非要拜师学艺。 转眼五年过去,村口石碑旁盖起三间青砖瓦房。每天寅时就有几十号人在院里扎马步,呵出的白气把房檐下的冰溜子都呵化了。杨秀山教徒弟有个怪规矩——每顿饭前得先给村东头李寡妇挑满水缸。有愣头青不服气:"咱学的是真功夫,又不是当挑夫!"师父也不恼,笑眯眯递过两个空桶:"能把水挑得一滴不洒,比练三年桩功还管用。" 那年冬天特别冷,官道上来了一队快马。领头的捕快举着海捕文书,说江洋大盗钻山虎往这边逃了。杨秀山正带着徒弟们扫雪,铁锹往雪堆里一插:"劳驾往北追,这儿连只野兔都藏不住。"捕快们刚调转马头,后院柴房突然窜出个黑影,踩着墙头就要往林子里蹿。 说时迟那时快,杨秀山抄起扫帚甩出去。沾着雪水的竹枝像长了眼睛,啪地抽在黑影脚踝上。那人栽进雪窝的瞬间,十几个徒弟抄着笤帚簸箕就围上来了。后来县太爷亲自送来"侠义为民"的匾额,杨家武馆的门槛差点被拜师的人踩平。 日子一天天过,当初病恹恹的老和尚早没了踪影。有人问起师父的功夫来历,杨秀山总是摸着院里的老榆树说胡话:"你们看这树根,往土里扎三丈才敢往上蹿十丈。"徒弟们听得云里雾里,倒是村口说书先生听罢直拍大腿:"了不得!这是佛门狮子吼混着道家的沾衣十八跌!"

0 阅读:411
雨后清新心舒畅

雨后清新心舒畅

雨后清新心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