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顺治九年,山东诸城有个53岁的考生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没想到一下子就考中了进

雨后清新心舒畅 2025-04-18 11:57:08

清朝顺治九年,山东诸城有个53岁的考生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没想到一下子就考中了进士。他年纪都这么大了,能高中进士,高兴得不得了,这个考生叫刘必显。 发榜那天,刘必显蹲在贡院墙根下啃冷馒头,牙缝里塞的咸菜丝和墙皮灰混成一股苦味。 这一啃就是三十年。 青砖墙皮蹭得他后背发凉,当年在诸城老宅院里,他爹握着藤条抽他手心:"三更灯火五更鸡,考不上功名你连咸菜都吃不上!"老刘家往上数八代,连个秀才都没出过。刘必显十三岁开始考童子试,四十岁才混上个举人,每回落榜回家,村里小孩都追着他喊"老童生"。 那日礼部放榜的铜锣响到贡院西街,刘必显愣是把半拉馒头捏成了渣。报喜衙役举着红纸唱名,老举人膝盖骨嘎嘣响了两声才站起来——当年和他同场考试的书生,有人早当上了主考官,有人坟头草都三尺高了。 红袍玉带的礼部官员来颁进士巾时,瞅着刘必显袖子补丁摞补丁的蓝布袍直皱眉。老头儿哆嗦着手摸出最后三个铜板,硬是给人家塞了喜钱。京城茶楼里传得热闹,说有个白头进士在金銮殿上谢恩,磕头磕得比新科状元还响。 吏部派官那天,刘必显蹲在签押房门槛上啃烧饼。主事翻着册子直嘬牙花子:"您老这岁数...真要去广西当推官?"柳州瘴气重,前任推官才干了半年就咳血死了。老头儿抹了抹胡子上的饼渣:"总比蹲墙根强。" 在岭南那五年,刘必显审案从不用刑。有回土司送来两筐荔枝,他转手分给牢里犯人。当地苗民传说衙门后堂半夜总亮着灯,老推官趴在案头写《劝善歌》,蚊子把他脚脖子叮得跟赤豆粽子似的。 康熙爷登基那年,刘必显告老还乡。船过洞庭湖遇上劫匪,老头儿把官服铺在甲板上:"要钱没有,这身绸子能换两坛酒。"劫匪头子掀开他装书的破木箱,里头整整齐齐码着二十本《洗冤录》,边角全让蠹虫啃成了花。 回到诸城那天,刘家祠堂摆了九桌流水席。刘必显蹲在祠堂门槛啃荞麦饼,看孙子们举着《朱子家训》满院跑。后来他重孙子刘统勋当了乾隆朝宰相,刘墉更是成了百姓嘴里的"宰相刘罗锅"。刘家老宅至今留着块缺角砚台,说是老祖宗当年蹲贡院墙根时摔的。 老头儿七十大寿那天,全县秀才都来讨墨宝。刘必显攥着毛笔在红纸上写"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写完自己先乐了:"当年在贡院墙根底下,菜根混着墙灰,那才叫真滋味。"后来这话刻成了刘氏家训,就挂在祠堂房梁底下。 榆木棺材入土那日,柳州来了帮苗民,往坟头洒了把鲜荔枝。诸城百姓这才知道,老头儿棺材本是他当官时攒下的俸禄——整整八十两银子,买棺材花了七两九钱,剩下的埋在刘家祠堂地砖底下,如今还在那儿

0 阅读:105
雨后清新心舒畅

雨后清新心舒畅

雨后清新心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