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新疆后,左宗棠杀掉了所有的俘虏,包括降虏。然而,左宗棠手上沾满了血,却没人骂,为何?
清朝末年,和慈禧打了包票,要收回新疆的左宗棠,带着自己到处筹措而来的“军费”,和为自己准备好的一口棺材,率领着下属部队一路西行。行军的路上艰难险阻自不必说,盘踞在新疆的哲德沙尔汗国的残暴势力,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只是因为清政府懦弱无能,才让外来的势力钻了空子,甚至朝堂上以李鸿章为首的的部分大臣,竟然听信了沙俄和英国的挑唆,想把新疆这块地拱手让给哲德沙尔汗国,然后集中钱财去发展沿海军事力量。
但是左宗棠早已看穿英国和沙俄的阴谋诡计,他们就是想搅乱新疆的局势,然后从中大捞好处。甚至是想等清政府放弃新疆后,他们可以把新疆当成突破口,从此处进攻清政府,直捣京城,以此来胁迫清政府割让更多权益和领地。
至于所谓的哲德沙尔汗国,不过是英国和沙俄祸乱中国新疆的幌子罢了。
为了达到目的沙俄和英国,与哲德沙尔汗国签订了各种勾结协议,背地里甚至给哲德沙尔汗国攻打新疆提供援助,纵容他们在新疆境内祸乱百姓。
而在哲德尔汗国强占了吐鲁番和乌鲁木齐等地后,其统治者阿古柏在新疆搜刮民脂民膏大兴土木,还强抢了600多名少女,以供自己享乐和奖赏部下。
除此之外,他还将当地人的财物包括土地、水渠等占为己有,更可恶的是,他们把强占的土地高价,卖给当地人民后,又找各种理由收回,然后再次出售来谋取利益。
就这样,历经多轮搜刮的当地大量民众,因无法操持生计而沦为奴隶,而值得一提的是,仅仅是阿古柏一人,就独拥3000多名奴隶,还有一部分新疆民众被卖到土耳其等地。
面对沙俄、英国的狼子野心和阿古柏的残暴势力,年过6六旬的左宗棠不惜自筹军费,扛着棺材行军也要收复新疆。
同时也正是左宗棠这种宁死也要收复新疆的决心,感染了其率领的部队,而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也都将阿古柏的势力打得落花流水,最终顺利收复新疆。但其中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大的,在整场的西征战役中,左宗棠的军队死伤无数。
虽说也有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但左宗棠西征的目的,不是为了扬名立万,进官加爵,他只是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安稳,是为了新疆人民能够摆脱阿古柏残暴势力的剥削,所以看到伤亡的士兵,左宗棠心痛不已。
因此,为了报死伤战士和新疆人民被盘剥之仇,也是左宗棠杀俘虏的其中一个原因,但如果仅仅是这样,左宗棠不会对十万俘虏都痛下杀手。
最主要的原因是左宗棠知道英国和沙俄,不会轻易放弃新疆这块肥肉,要是不杀鸡儆猴,把那些有觊觎之心的外来势力都震慑住,新疆早晚还会遭遇侵略。
而且他深知,那些投降的俘虏,只是表面臣服,其实内心一直计划着要蛰伏起来,等待左宗棠归京,他们还是会伺机攻打新疆。
毕竟,吃惯了肉的狼是不会改吃素的,于是,有着多年行军打仗,和在朝为官经验的左宗棠,对他们内心的想法看得很明白,他不可能给新疆留下这个大隐患,不然前面的牺牲和艰苦,就全都白费了。
因此,为了在尽量减少己方伤亡的情况下,将十万战俘全都斩杀,左宗棠效仿古人,给这些战俘的头领办了一回鸿门宴。
在酒席上,左宗棠对他们许下高官厚禄,降低他们的戒心,等到这批头领酒足饭饱,醉意正浓时,解下他们身上的信物假传旨意,把那十万俘虏集中到军队埋伏好的地方,将战俘全部斩杀。
此举一出,一片哗然,英国等国家也被震慑住了,不敢再打新疆的主意,新疆获得了三十多年的平静。
不过,左宗棠为了祖国的和平稳定,却不惜背上了“左剃头”的骂名,但我相信左宗棠如果泉下有知,仅仅用一个残暴的名声,就换来了新疆三十多年的和平,他也一定会觉得很值,毕竟,生前身后名对他来说,不过只是过眼云烟罢了。
用户10xxx23
左公[点赞][点赞][点赞]
用户14xxx92
左公千古[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