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锦州,就等于打开了解放全国的大门。”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一锤定音。 这年是1948年,东北冷风凛冽,林彪还在犹豫打不打锦州,毛泽东却已经瞄准了胜负手。 锦州是国民党退路的咽喉,拿下它,整个东北就是瓮中之鳖,这场博弈,是毛和蒋之间真正的军棋对决,一步错,满盘输。 抗战一结束,东北就成了中共最先下注的地方,和国民党拼抢地盘时,毛泽东没有往南压,而是反其道行之,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苏联那头对中共有倾向,资源也多,最关键的是,国民党这块的兵力分散,守不住。 毛下令林彪、罗荣桓带着主力11万人先挺进东北,这不是赌博,是算出来的账。 东北一旦打赢,不光工业在手,地盘也能变现为兵力。 从1946年开始,解放军就像老牛推磨,慢慢蚕食国军的地盘,最后把蒋介石逼进辽沈的陷阱。 林彪一开始不想打锦州,他怕死守的长春会在后面捅刀子,想先解决那头。 毛泽东当场拍板:不行,长春不跑,锦州一打,他自动崩。 10月中旬,林彪调集25万大军,硬是用人海和火力把锦州摁在地上打。 三天两夜,城市打成废墟,10月15日,锦州攻克,廖耀湘的兵还没来得及救援就成了断线的风筝。 接下来,一场6天的围歼战,廖部13万人被吞掉10万。 辽沈战役结束,东北一口气吃下47万国军,这下子,解放军从人少枪烂,直接翻身做主。 刚喘口气,毛泽东又盯上了中原。淮海战役,一开始真没打算搞那么大。 原本只是华东那边的局部战役,目标是黄百韬一个兵团。 可打着打着,敌人越围越多,机会越聚越清,毛泽东直接点将:“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 黄百韬、黄维、杜聿明,三个敌将各带几万兵,全给分割包围。 当时黄百韬守碾庄圩,粟裕提议先啃这块硬骨头,毛听完立即拍板:就这么干。 为了吃下他,华东野战军围了半个月,炸碉堡、断粮道,甚至动用三四百门火炮一齐轰。 黄百韬想突围,哪走得掉?11月22日,十几万人土崩瓦解。 杜聿明也急了,从徐州出兵想救黄维,但黄维一出新安镇就陷进了包围圈。 徐向前调兵合围,战线拉成口袋阵,黄维拼命突围,硬是没突出去,最后连副司令都被活捉。 毛泽东这时候干了件不常见的事:授权地方指挥员灵活调整。 他电示粟裕:“非有特别变化,勿改原计划。”话虽这么说,但底下人都知道,毛的意思是,只要别出大乱子,你们前线见机行事。 这套打法灵不灵?12月初,杜聿明也被困在陈官庄,三面被堵,一面是洪泽湖。 没粮、没油、没援兵,最后拉响白旗,全军投降,淮海战役结束,55天,歼敌55万。 眼看着南北都出问题,国民党的命根子就剩华北了,毛泽东盯上平津,但这回他换了思路。 北平是古都,不能硬打,傅作义守城不动,毛就围而不攻,断水断粮,政治上还不断劝降。 军委指示下得明明白白:别急,拿下新保安、天津,傅作义自然会懂。 新保安、张家口、天津,一连串小战役打得干净利索。 尤其天津,只用了29个小时就攻下,几万人投降。 傅作义一看大势已去,干脆通盘妥协,北平25万人马,带枪投降,城市完好无损。 整个战役从头到尾,民工出得最多,光是淮海,800多万老百姓拉车送粮、抬担架、修道路。 安徽砀山的农民邵老栓,拉着小车连走五天,送粮到前线,还没歇口气又被拉去拉伤员。 他说:“我们不出力,战士就饿着肚子打仗。”这些人不穿军装,但支撑着整条后勤线。 打仗不光靠枪,也靠人心,毛泽东常说:“铜墙铁壁是千百万群众。”从东北到华北,村头巷尾、炕头锅边,全是老百姓帮着干活。 战士吃饭有着落,子弹有着落,指挥员打起仗也底气十足。 三大战役打下来,解放军干脆利落地干掉国民党154万人,彻底翻转战局。 辽沈战役打出了工业地盘,淮海战役掏空了中原主力,平津战役把政治主动权拿到手。 蒋介石这边人心涣散,兵力耗尽,不得不将大权交出。 美国的《新闻周刊》当时就写过:“共产党打的是老百姓的战争。”他们靠的不只是枪法,更是人和天时地利。 毛泽东把《孙子兵法》活学活用: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大包围、大穿插,一招一式像下围棋,步步紧逼。 林彪、粟裕、聂荣臻这些前线将领,能放开手打,靠的是后方有人兜着、前线有人听着。 整盘棋像极了一副连环套,一环扣一环,断一环就掉链子。 但这回,没掉。打到1949年,国民党已经没得选,剩下的不过是时间问题。
“打下锦州,就等于打开了解放全国的大门。”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一锤定音。 这年
寒星破晓光淡
2025-04-21 11:32:41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