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红军战士抓到了一个村民为其指路,没想到他竟一句话都不说,多年以后,师首长亲自为他申请军衔,一个只会干杂活的聋哑人,何以获此殊荣呢?
1935年,红军部队进入四川省境内,在这里他们遇到了两难境地,后有几十万国民党大军的追堵,前面有凶险异常波涛暗涌的大渡河。
但是红军因不熟悉地情,一时间很难开展有效的战略,所以一路上红军都想尽办法打听路线和地形。
但是当时那个地方并不属于我军解放区,百姓缺乏对我军的正确认识,再加上敌军的恶意引导,他们都不愿意为我军提供有效信息。
但我军绝对不会做出强迫群众的事情,一时间,行军速度有所减慢。
这天我军侦查员在村庄中,四处寻找机会问路之时,迎面碰上一个挑夫,他见状,赶紧走上前询问路线。
没想到这个挑夫竟“装聋作哑”,乌拉乌拉的发出了很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声音,无奈,侦查员只能将其带回军中。
因为当时周围并没有其他群众,只有他出现在那里又不愿意提供信息,有间谍之嫌,那怕只有1%的可能,他都不能拿这么多战友的安危去赌。
回到军中之后,他向上级说明情况,上级夸他做的对,而后也将证明挑夫安排到军中派人看着,不要让他跑走。
没想到证明挑夫竟然真的能坐得住,他来到军中并没有什么异常的行为,反倒真的为我军指了路线,刚开始大家还不能轻易相信他,经考察之后,发现他所说的路线是正确的。
并且他并不是不为我军指路,真相是他是名残疾人,听不到也说不了话。
我军了解之后才慢慢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而平时的日子里他也并不闲着,看到哪位战士有需要,他就立马跑上前去帮助,有时候,炊事员在做饭,他也会一起帮忙。
大家也都知道了,他并不是什么间谍,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夫,所以在大部队即将离开这个地方的时候,就想让他回家。
谁知道他站在那里不愿意挪动脚步,刚开始红军以为他是没有看懂众人的意思,后来,他们纷纷指手画脚的跟他比划着,想要示意他回家。
没想到这个挑夫根本就是不想走,见状他们也无奈,只能带着他一起长征,而他并未受过我军的任何军事训练,所以就将他妥善的安排到了炊事班里。
他虽然没有训练过,但是干起活来可一点都不比普通的战士差,众人也当他是从小干农活锻炼出来的好身体。
而这么苦的长征路,他却从未表现出任何不满和退缩,走雪山的时候,大家行动速度极慢,尤其是需要挑重物的战士,他也是其中之一,但是他所挑的重物几乎是最多的。
因为他只要看到有哪位战士坚持不住,就会毫不犹豫的将其身上的东西接过来放在自己身上背,慢慢的,他身上背负的东西越来越多,甚至达到了100多斤。
长征路终于走完了,很多战士在路程当中都倒下了,可他一言不发,却坚持了下来。
之后,他先到了延安后又去了北京,一直干的都是喂马挑水烧火的杂活,有他在,众人从来不用操心这些东西,他会提前将一切都安排好。
他的认真负责,让高层领导都注意到了他,到了1955年,凡是参加过长征的红军,都要授予军衔。
而他的少尉军衔是师首长亲自为他申请的,他一路上的表现,虽然他从未上过战场,但是他绝对当得起党组织给他的荣誉。
军中的将士们对他都极其尊重,红军长征路艰难无比,能够挺过来的,都绝对称得上是英雄。
而这时候他的身体也不累了许多病症,可是他仍然隐忍不发,最后还是由战士们发现的,这才让他安心休养,最终,这位受人尊敬的老红军在89岁那年离开了我们。
他的事迹却被后人永远的歌颂着,他是当之无愧的无声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