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5个日本兵被八路军堵在窑洞里,他们拒不投降,没曾想八路军指战员曾美大手一挥:“省些子弹,把他们活埋吧!” 1943年的山西崞县,正值抗日战争打得最胶着的时候。这地方山多路险,是个战略要地,日军老想着扫荡这儿,八路军则靠着地形跟他们玩游击战。那年秋天,八路军逮住机会,伏击了一支日军巡逻队,打得他们屁滚尿流,最后剩15个日本兵逃进了一座窑洞。这窑洞依山而建,洞口窄得要命,进可攻退可守,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可惜,八路军也不是吃素的,立马把周围封得死死的,跑都没门儿。 指挥这场战斗的,是八路军里的硬汉子曾美。这人打小在华北农村长大,家里穷得叮当响,战乱那几年更是见多了老百姓的苦。他1937年投了八路军,从扛枪的小兵干起,一步步熬成了指挥员。曾美这人看着瘦,骨子里却硬得很,打仗喜欢直来直去,仗着山西的地形,没少让日军吃瘪。他的部队装备差,枪支老旧,子弹得省着用,可他总能用最小的代价干翻敌人,日军一提他就头疼。 那天,窑洞外的局势明摆着,日军被困得死死的,八路军占尽上风。曾美带着人把窑洞围了个严实,战士们散在周围,盯着洞口的一举一动。这15个日本兵也不是傻子,知道跑不出去,干脆死扛到底。曾美让人喊话劝降,嗓子都喊哑了,换来的却是几声骂和几发子弹。这下他火了,心想:跟这帮家伙废啥话,留着他们也是祸害。 曾美不是啥心慈手软的人。早些年打仗,他兴许还有点犹豫,可几年下来,见过太多村子被烧、同胞被杀,他的心早就硬了。这15个日本兵不是啥好鸟,山西这地儿没少遭他们祸害,杀人放火的事干了一堆。曾美掂量了一下,子弹不多,拖下去没意思,干脆点了头:“别浪费子弹了,活埋得了。”战士们听了有点愣,毕竟这招不常见,但没人敢多问,拿起家伙就干。 填土没啥技术含量,就是费力气。窑洞口的土越堆越高,日本兵终于慌了,开始嚷嚷着投降,可这时候谁还搭理他们?曾美压根没打算留活口。这帮日本兵在山西干的恶事,八路军和老百姓都记着呢,投降也抹不掉他们的罪。土越埋越厚,声音慢慢没了,最后啥也听不见了。战斗结束了,窑洞封得死死的,15个日本兵就这么没了。 这事在曾美眼里不算啥大事,1943年那会儿,仗天天打,小仗大仗加起来没个数儿。之后,他照旧带着部队在山西跟日军干,次次都打得有来有回。到了1944年春天,八路军憋足了劲儿反攻,曾美带着人连夜赶路,翻山越岭,硬是收复了好几个村子。日军被打得节节败退,留下一堆狼藉跑了。村民们高兴坏了,拿出家里仅剩的粮食塞给战士,那场面看着怪暖心的。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战争总算熬到头了。那天,曾美站在山头上,看着村里升起的炊烟,心里终于松了口气。抗战八年,他和部队用命拼下了这片安宁。崞县的老百姓敲锣打鼓地庆祝,谁都明白,这和平来得太不容易。战争结束了,可曾美的故事没完。战后他接着干革命,打解放战争,建新中国,忙得脚不沾地。1949年10月1日,他在天安门广场看着国旗升起来,人群里欢声震天,他站得笔直,心里估计也挺感慨。 晚年的曾美没闲着,常去军校讲课,给年轻人讲讲当年的仗怎么打的。他头发白了,眼里却还有光。崞县窑洞那场仗只是他打过的无数仗里的一场,可这事总让人忘不了。那15个日本兵的下场,搁谁身上都得琢磨琢磨。曾美这人,没啥花架子,打仗就图个实在,可这“活埋”的决定,确实够狠,也够有争议。
1943年,15个日本兵被八路军堵在窑洞里,他们拒不投降,没曾想八路军指战员曾美
文山聊武器
2025-04-18 18:19:53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