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我军的一名排长在山中巡逻,遇到对面三名解放军战士向他走来,并向他打招

看历史浮沉吖 2025-04-18 11:24:46

1984年,我军的一名排长在山中巡逻,遇到对面三名解放军战士向他走来,并向他打招呼,但他感觉有些不对劲,便突然大喊:“缴枪不杀!” 李海欣,1962年8月生在河南临颍县王孟镇坟台村,家里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他从小就不是那种娇生惯养的孩子,学习上肯下功夫,性格也倔强得很。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读下来,成绩总在前头,乡亲们都说他脑子灵、有出息。1980年11月,18岁的他赶上征兵,报名参了军。那时候国家号召保家卫国,他二话不说就去了,想着为家里争口气,也为国尽份力。 入伍后,李海欣被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119团。部队里苦是真苦,可他从不叫累。军事训练抓得紧,他练枪法、钻战术,啥都学得快,干得扎实。考核成绩老是名列前茅,战友们服他,领导也看好他。到了1984年2月,他被提拔成8连3排的代理排长,带着十几个战士天天操练。临战前,他带着队伍加班加点,把士气鼓得足足的,为老山前线的硬仗攒足了底气。 1984年6月17日,老山前线局势紧张,李海欣带着14名战士守在142高地。这地方三面挨着越军防线,离敌人阵地就200多米,地形险得要命,又是战略要地。为了不让敌人钻空子,他每天早上都带人巡逻,盯着点敌情。那天早上,他照例带队出门,山里雾气重,能见度低,大家都打起十二分精神。 巡着巡着,前头出现了三个穿解放军军装的人,远远地挥手打招呼,像是要套近乎。战士们有点懵,以为是后方来的兄弟部队。可李海欣心里咯噔一下,觉得不对劲。他稳住队伍,盯着那三人瞧,发现他们军装太新,不像在前线混过的样子。接着问他们是哪支部队的,对方答得挺顺溜,说是援兵,刚到前线。可李海欣听出破绽,他们的口音别扭,跟部队里的南方兵不太一样,眼神还有点飘。 战场上混久了,他知道越军特工最擅长伪装,穿我军军装渗透的事儿不是一回两回了。加上这三人叫他军衔时还喊错了,他立马断定:这不是自己人,是敌人!他没半点犹豫,大喊“缴枪不杀”,直接摊牌。那仨家伙一愣,脸上的笑挂不住了,转身就跑,还掏出了家伙想反抗。 李海欣早料到这手,马上指挥战士们围上去开火。枪战打得快,三名越军特工压根不是对手,几分钟就全撂倒了。事后查实,这仨真是越军派来的特工,想混进来搞破坏。李海欣靠着敏锐的观察和果断的决策,把隐患掐得死死的。这事儿传开后,部队里都夸他脑子活、胆子大,战士们提起他都竖大拇指。 李海欣的能耐还不止这一回。1984年7月12日,越军憋不住了,集结大部队朝老山扑过来,142高地成了主战场。那天仗打得惨,敌人炮火铺天盖地,冲锋一次接一次。李海欣带着战士们死守阵地,9个小时里,越军冲了6回,都被打回去,算下来干掉了104个敌人。他跑前跑后指挥,稳住大家伙儿的心,谁怂了,他就吼一句:“咱们守的是国土,退不得!” 可硬仗打到最后,他还是没躲过去。一次炮击过来,弹片飞得满天都是,他被炸中,当场就没了气息,才22岁。战友们红着眼守住阵地,没让敌人前进一步。仗打完,李海欣的事迹传遍了部队,大家伙儿都说他是个真汉子,豁得出去。 后来,上头给他追授了“战斗英雄”的称号,昆明军区还把他和14个战友封为“老山十五勇士”。142高地也改名叫“李海欣高地”,立了个碑,碑上写着“李海欣烈士纪念碑”。每年清明,部队的人都会去那儿看看,缅怀他和那些牺牲的兄弟。那块地是他用命守下来的,大家伙儿都忘不了。

0 阅读:68
看历史浮沉吖

看历史浮沉吖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