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彭德怀来到石棉县检查工作,得知一位友人在医院时,他匆忙赶到医院,见到

玲珑说历史 2025-04-17 14:52:49

1965年,彭德怀来到石棉县检查工作,得知一位友人在医院时,他匆忙赶到医院,见到友人后,他紧紧握住对方的手,还亲自向他鞠躬以示感谢。

1935年,当年,国民党为了围剿红军,把当地百姓赶到了安庆坝,百姓们敢怒不敢言,日子过得水深火热。

红军要过大渡河,地主却把船沉了江底,摆明了要给红军使绊子。

红军半夜悄悄摸过来,却意外地遇到了帅仕高,帅仕高当时只有21岁,已是当地有名的“船老大”,他一开始害怕红军,扭头就跑,还好红军及时叫住了他。

红军战士们衣衫褴褛,有的甚至连草鞋都没有,还有一些年纪轻轻的娃娃兵,瘦骨嶙峋。

帅仕高觉得这支队伍和国民党军队的作风完全不同,红军说,他们是为了穷苦百姓而战,帅仕高被这番话打动,同意帮红军过河。

5月的大渡河水流湍急,河面宽达300多米,是现在的两倍,河里暗礁多,水流急,对面国民党还架着炮,过河太危险了。

五月涨水,船一般不让渡,为了红军,帅仕高和七个老船工,冒着风险上了翘首船。

渡河过程中,子弹在耳边呼啸而过,船身在湍急的水流中剧烈摇晃。

帅仕高心里害怕,但看到红军战士们视死如归的样子,他咬紧牙关,更加用力地划桨。

渡船行至河中央,突然卡在一块礁石上,恰好处于敌人的有效射程之内。

危急关头,帅仕高和三个船工一起跳上礁石,合力把船推离险境。

国民党部队看到红军进攻,吓得赶紧跑,临走时还扔了一颗手榴弹。

多亏红军战士眼疾手快,把未拉环的手榴弹扔了出去,避免了人员伤亡。

红军对船工们非常尊重,靠岸时会主动帮忙拉船,还在岸边搭棚子,把自己的口粮做成白米饭给船工吃。

帅仕高很久没吃饱过了,那天他一口气吃了三大碗。

红军在安顺场周围开仓放粮,帮助老百姓,这好消息传遍了各地,国民党造谣红军的那些话,没人信了。

经过七天七夜的奋战,77名船工轮番上阵,7000多名红军战士成功渡过了大渡河。

这为红军在左岸阻击国民党军队,确保右岸纵队夺取泸定桥,保存了宝贵的力量。

红军离开后,国民党军队又杀回来了,狠狠地报复了那些帮过红军的船夫。

帅仕高为了躲避追捕,原本打算追赶红军参军,但未能如愿,他跟一个彝族人家一起过了七年隐居的生活。

由于长期睡在潮湿的地上,他的右眼失明了,解放后,彭德怀一直惦记着当年帮助红军渡河的船工们,他派人四处寻找帅仕高的下落。

帅仕高在大凉山中隐姓埋名多年,直到解放军到来,他才重新回到了光明之中。

1965年,彭德怀到石棉县视察工作时,得知帅仕高在医院治病,特意去探望他。

两人久别重逢,激动不已,彭德怀握着帅仕高的手,感谢他当年帮助红军渡河,甚至向他深深鞠了一躬。

帅仕高感到非常不好意思,他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彭德怀还给了帅仕高十元钱,后来又送给他一台收音机,因为他知道帅仕高眼睛不好。

上世纪80年代,多位开国将领也来到安顺场看望帅仕高,杨得志就是其中一位。

帅仕高家人收到照片、大衣和缝纫机等礼物,这些东西现在都成了他们家珍藏的宝贝。

帅仕高从一个普通的船工,变成了受人尊敬的英雄,他的故事,不仅是大渡河畔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更是红军与人民鱼水情深的生动写照。

帅飞一直不明白爷爷帅仕高以前的一些做法,参军之后,他才明白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以及爷爷的选择是多么的伟大。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辈的牺牲换来的。

帅仕高于1995年去世,但他帮助红军渡河的壮举,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他的故事,会一直鼓舞着我们,记住革命先烈的精神,永葆初心,继续前行。

0 阅读:114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