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抗美援朝的总指挥除了彭老总之外,还有几个人是有资格的,林彪肯定有资格,因为四

其实抗美援朝的总指挥除了彭老总之外,还有几个人是有资格的,林彪肯定有资格,因为四野是他的老部下,邓小平也肯定够资格,因为指挥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的淮海战役就是邓公亲自指挥的,除此之外,千里跃进大别山那种艰苦的环境他都能够带领部队立足,可见他克服困难的能力,所以抗美援朝这种艰苦的仗他肯定是有能力的。 在1950年10月,彭德怀被任命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随后的短短80天里,他率领志愿军连续发动了三次大规模进攻,成功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逼回三八线以南。 继这三次战役之后,彭德怀又指挥了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尤其是第五次战役,被认为是一场全面战争,不仅涉及军事层面,还包括了政治战略的考量。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军事研究家认为,在完成第三次战役之后,如果我军采取了积极防御策略,可能会更加有效地削弱敌人,同时减少己方的损失和后勤压力。这一策略在第五次战役之后开始实施,通过长时间的消耗战,成功迫使敌方谈判,达成停战协议。 1952年4月,彭德怀因病返回国内,由陈赓暂代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陈赓在此期间利用他的战术创新——在上甘岭地区的“挖洞”战术,有效地对抗了敌军的进攻。1952年6月,陈赓被召回国内,筹建军事工程学院,他的这一战术后来被广泛应用在其他战区。 1952年7月,邓华从副司令员升任为代理司令员兼政委,并于同年10月14日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邓华在1954年9月正式成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并在同年10月回国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54年10月,邓华的接班人杨得志担任志愿军司令员。杨得志是朝鲜战场地道战的首倡者,他在上甘岭的地道战术大显身手,有效地阻止了敌军的进攻。 杨得志任职至1955年4月,随后由杨勇接任,成为志愿军最后一任司令员,他的任期一直持续到1958年10月。杨勇在任期间指挥了1953年7月的金城战役,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斗,志愿军在这场战役中歼灭了大量敌军,有效地推动了停战协议的签订。杨勇的领导不仅在军事上表现出色,他还成功协调了军队的撤退和后勤的管理工作。 1950年9月,美国军队在韩国仁川实施了突然的登陆作战。美军不仅迅速在朝鲜半岛南部取得了战略优势,还继续向北推进,其部队最终抵达鸭绿江附近。同时,美国战斗机频繁侵入中国领空,对中国边境城市丹东进行了轰炸,造成了严重的安全威胁。 面对这样的紧急局势,毛泽东做出了决定性的反应,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参与到朝鲜战争中以抗击美军的进一步侵犯。因为中国的经济水平远不及美国,人均GDP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 在组织志愿军的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指挥官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当时志愿军的兵力高达百万级别,面对的是同样兵力庞大的联合国军及韩国和朝鲜军队。因此,选择一位具备大规模军团作战能力的司令员是确保军事行动成功的重要条件。 根据毛泽东设定的选拔标准,一些知名将领因年龄或专长的原因被排除在外。例如,朱德和贺龙两位元帅虽有丰富的军事经验,但因年事已高,不适宜长期驻扎在激烈的国际战场。同样,罗荣桓和聂荣臻两位元帅虽精通军队政治工作,但在大规模作战指挥方面的经验不足,也未能入选。 毛泽东在仔细考虑后,结合军事和政治的双重需求,最终确定了五位高级指挥官参与志愿军的高层指挥。除了已经在多次战役中证明了自己军事指挥才能的彭德怀外,还包括林彪、刘伯承、徐向前和粟裕等四位军事将领。 1928年,他的步伐首次踏上了井冈山,那里他与未来的中国领导人毛泽东首次会面。毛泽东很快发现了林彪身上的军事才能,并开始大力提拔他。 1930年,尚不满23岁的林彪已被任命为红1军团第4军的军长,成为红军中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官之一。 长征期间,林彪不仅参与指挥了突破国民党的四道封锁线,还成功指挥了强渡乌江的战役。特别是在遵义会议上,林彪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领导,会议后,他指挥的红1军团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战役中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彪的健康状况使他不得不前往苏联疗养,因此他未能参与大部分战斗。然而,他在1937年指挥的平型关伏击战,不仅大幅提升了抗日军民的士气,也成为了华北战场中国军队的一次显著胜利。 1945年,他被派驻东北,并迅速将东北野战军从不足10万人扩充至150万,形成了一支强大的精锐部队。在他的指挥下,这支部队从北方打到了海南岛,解放了大片的国土,显著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内战场上的地位。 尽管如此,林彪在对外政策上表现出谨慎态度,他并不支持直接与美国交战或派兵支援朝鲜,这一立场使得毛泽东最终转而寻求其他指挥官的支持。

0 阅读:63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资深历史痴,十几年商海沉浮,历史总能激励、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