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精细的赏读创作课

语芙聊文学 2025-03-27 16:21:43
🍄 本书开篇就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我们还有没有必要读书呢?更进一步说,还有没有必要进行写作呢?信息模式包罗万象,万千形式的呈现。 作者也已说道,单纯的文字书会慢慢的被图文形式的书,继而被图文因合一的各式变形阅读器所取代。图文形式为主的书籍依然是人类最方便的获取知识的工具。 🍒 在写作中关于语言的应用,作者讲到,口语化的浅白一点能力,书面化的清晰与简洁,各有所长。书中举例的王道乾先生翻译的杜拉斯的《情人》第1段。王小波盛赞王道乾先生翻译的这段。但是以前真的没读出来好在哪儿。这本书的分析特别的细化到位。原来王道乾先生翻译。更口语化,更缓慢流畅,更细密周致。更加口语化更像是杜拉斯在跟作者之间的口语交谈。当然啊,不是说口语好翻译就更好,后一种翻译(颜保比较符合原文的和口语化的翻译)更符合原文的风味。王道乾先生的翻译明显改动是比较大的。对于读者来说要各有所好吧。王小波喜欢王大庆先生的翻译。颜保先生的翻译更适合现代的阅读习惯。 🍒 作者论述了怎样在写作中突出画面感,速成方法之一,就是少议论,多用名词,把能够作为符号的意象陈列出来。之二,需要画面感时形容词也得优先为视觉服务。同时画面感也可以是精确简练的动作,动词用准了便可以省去无数形容与旁白。同时语言的表达要有韵律。这样读起文章来可以感到作者所说的话,气运贯通读来如行云流水一般舒适。 🍄 作者还谈到了翻译腔的问题。真正好的作者越容易对自己的翻译腔产生警惕,以求返璞归真,举重若轻。书中作者在谈论阅读和写作方法的同时,列举的都是作者对世界文学名著的阅读鉴赏和分析。《水浒传》《红与黑》《永别了,武器》《包法利夫人》《许三观卖血记》村上春树的,列夫 托尔斯泰的三部代表作……这些书以前我们可能都阅读过,通过和作者的阅读鉴赏进行印证分析,可以加深我们对作品创作艺术的理解。 🍄 所以这是一本文学经典的研习笔记。也是一部窥探大师脉络的创作自由谈。同时也可以看作是读者的、创作者的一本创作课讲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