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包头固阳秦长城遗址感悟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

阴山虚小肖 2024-12-10 21:40:24

行走包头固阳秦长城遗址感悟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过秦论》节选:(西汉)作者:贾谊】 在包头境内共有8条盘桓于阴山南、北的古长城遗址,分别是位于是阴山南麓的九原区、昆都仑区、石拐区、土默特右旗的战国赵北长城遗址、固阳县境内的秦长城遗址、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境内汉外长城南、北线;北魏六镇长城南、北线;金长城(金界壕)双墙双壕。其中知名度名最高、保存完整的长城为是秦长城。 阴山山脉在内蒙古境内自西向东长达1200多公里, 其中著名的万里长城秦长城蜿蜒盘旋在祖国北疆的这条山脉之上。古人奉阴阳之说,所谓“水北为阳,水南为阴”,原河套平原黄河主干道—北河(乌加河)流淌在阴山以北,明清因黄河改道后才形成了现在人们所看到的黄河主干。所以阴山山脉中、西部段自古因黄河主线穿插其间而有了南、北之分。其中 中西地段的查石太山——狼山——色尔腾山段因位于黄河之北,被称为阳山;以东阴乌拉山——大青山——灰腾梁山——大马群山这一段则被称作阴山。固阳境内的被发现的秦长城遗址修筑在色尔腾山上,所以被称作阳山秦长城。 秦长城始建于公元前214年,西起甘肃临洮,东到辽东,长度达万余里,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始皇帝已完成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的霸业,但在秦帝国北境还存在着一个强大敌人——匈奴。赵政(秦始皇名字)成就大一统后,好大喜功,因迷信术士“忘秦者,胡也”一句谶语,便派大将军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该区域大部分在今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以南)。帝国北境进一步向北拓展,并不再以之前战国时期赵国武灵王旁阴山南麓修筑的长城作为防线并沿用修缮,同时为了解决三十万前线大军因粮草补给,继续打击匈奴南犯寇边诸扰,也因收复的河南地区域内因土质沙漠化、盐碱化严重导致不适宜军屯、民垦,最终选择在在阴山与阳山之间开辟的“新秦中”“北假中”地带进行大规模戍边屯垦,后在阳山之上修筑长城作为大秦帝国最北端的军事屏障。 固阳县境内的秦长城东起银号镇,西至西斗铺镇,全长约95公里,保存完好的长城段分别是天盛城段、康图沟段、天面此老段、红石板段、西斗铺段。秦长城墙体选择因山势而建,其中沿山脊地段为石块、石片、毛石错缝垒筑墙体,在平缓地带采取石土混筑或夯土修筑。有了长城,自然少不了与之配套的军防附属设施——障城和烽燧。目前在固阳秦长城沿线共发现五座障城遗址,自东向西分别是为长发城障城、碾房障城、三分子障城、永和公障城、赵碾坊障城,配合173座烽燧。 长城,这一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一向被世人所称赞,在多个朝代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修筑长城的过程却是残酷艰辛的。由于建长城所处地势大部分险恶复杂,外加搬运土、石料全靠人力,所以工期非常艰巨,导致因修筑长城累死病死的百姓、戍卒无数,使得在始皇帝残暴无道、穷兵黩武的统治下建造的这条塞外边墙下埋着累累白骨,更流传出孟姜女因夫婿亡而哭倒长城的悲恸传说,也为短命的大秦帝国埋下了走向灭亡的导火线。 属于秦长城的历史和故事有很多,需要去了解的“区域”更多。随着近些年固阳县大力打造秦长城这一历史文化名片,对重点段落进行文物修缮和专属旅游景区升级改造,通过权威媒体或自媒体不断扩大宣传,在2024年五一期间,以“固阳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落成方式,将古老与现代相融合,更多维的视角面向大家,从而让更多的游客以游山、徒步等观光等方式去深入了解和关注这座古老而又辉煌的秦汉边关,同时增强人们对文物遗址的保护意识,让遗存在阳山之上这一古老长城,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历史主旋律下永久留存在固阳这一充满边塞文化和雄厚多彩的热土之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