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拍摄过的包头境内部分烽燧遗址 1、东达沟烽燧(图1—3),位于兴胜镇东达沟旧村西南0.3千米处的正沟西岸脑包岩上,南部为正沟与八沟洪水交汇处。烽燧建造山丘顶部,以黄土夯筑,现呈低矮的土丘状,底部直径6.5米,残高0.5米,其上有石头圈,外围有环壕。民国时期挖掘以阻击外蒙古军入侵。烽燧周边及南坡上有较多灰陶片,器表为绳纹,弦断绳纹及素面,可辨器形有移口矮领罐、折肩罐、折沿盆、钵、釜、豆、甑等,为战国时期文化遗存。在冲沟断面上见有灰土文化层。厚1米左右。东达沟为大青山南麓的一条大沟,烽燧北对正沟,南部3.5千米的沟口处有战国赵北长城东西穿过;应为重点防御东达沟而设置的前哨预警烽燧,具有重要的文物保护价值。 2、战国赵北长城烽火台遗址(图4—6)位于土默特右旗水涧沟门村以北。土默特右旗境内战国赵北长城修建于公元前300多年前,东起美岱召镇楼房沟村,西止沟门镇板申气村,总长36649米,现存长城墙体1046米,沿长城分布烽火台3座、障城一座,全部由土夯筑。该烽火台是战国赵北长城其中的一部分,主要是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信息,系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放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 3、愣圐圙敖包(图7—9)位于达茂联合旗乌克忽洞镇愣子圐圙村以北,其前身为北魏时期烽燧,为北魏六镇之怀朔镇以北军事防御方面建造的一座烽燧。 4、奋子塔烽燧(图10—12)位于固阳县西斗铺镇秦长城沿线,奋子塔村在百年前有范姓人家买了陈姓人家份子地而建村,因为地势较高,初名为份子塔村,后演变为奋子塔。奋子塔烽燧附近有石圈、石屋、石井,该石筑建筑处于山顶,山势以北险峻,以西以南较陡,遍地碎石。以西山脚下的赵碾坊障城为一座塞外障,扼守十三份子一线川口,与奋子塔烽燧连同长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5、苏木图烽燧(图13—15)位于达茂联合旗明安镇巴音花嘎查苏木图障城西南方向,苏木图障城为汉外长城北线上的一座障城,
探寻拍摄过的包头境内部分烽燧遗址 1、东达沟烽燧(图1—3),位
阴山虚小肖
2024-11-10 11:54: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