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日本制造的鬼工球比中国的鬼工球多出四层,眼看,日本就要拿到金奖,翁昭随后提出一个证明真假方法,直接叫日本被取消参赛资格,逃之夭夭。 话说1915年那会儿,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正热闹得跟过年似的,各国都憋足了劲儿,要把自家的宝贝疙瘩亮出来,好让全世界瞧瞧。咱们中国代表团自然也不甘落后,拎着一堆好东西就去了,其中最打眼的,还得数那“东方工艺之珠”——鬼工球。 这鬼工球啊,那可是咱们老祖宗智慧的火花四溅出来的结晶,设计巧妙得让人直呼过瘾,工艺复杂得能把人绕晕。你想啊,明代那会儿,曹昭在《格古要论》里都记了,说宋代的匠人愣是在石雕上玩出了新花样,整出个三层镂空花雕球来。这球雕得,跟鬼神的手艺似的,一般人根本玩不来,所以才叫“鬼工球”。 可巧的是,这次博览会上,日本人也带来了他们的鬼工球,而且层数还比咱们的多四层!眼瞅着金奖就要被人家揣兜里了,咱们这边儿可急眼了。这时候,翁昭站出来了,他琢磨出一个法子,要辨个真假。结果这一辨,直接把日本人给辨出局了,他们吓得连奖品都不要了,脚底抹油就开溜。 你说这事儿逗不逗?咱们中国人,有时候就是有这么一股子聪明劲儿,关键时刻总能想出招来,让那些想占便宜的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讲起鬼工球,那可真是个手艺活儿里的绝活儿!你得先挑块儿质地硬邦邦、纹理细得跟绸子似的象牙,然后,匠人们就得跟那象牙较上劲儿了,磨啊,雕啊,非得把表面整得跟繁花似锦似的不可。你说这还不算,它里头还一层一层地镂空着呢,每层大小都差不多,愣是能让你拿在手里随便转,跟玩儿似的。这活儿,你说是不是既显手艺,又透着股子对美的劲儿,连个小细节都不放过? 可话说回来,这么复杂的玩意儿,能整出来的能有几个?所以每一件,那都是天价的艺术品,一般人只能瞅瞅,买不起! 再瞅瞅日本那边,人家也是一股子劲儿往前奔,想要在国际上露个脸。技术上,人家也是突飞猛进,有时候还真能给咱们中国来个下马威。这不,到了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那气氛,紧张得跟考试似的,谁都想争个高低。鲁迅先生有句话,说得挺到位:“历史这轮子啊,它不停地往前滚,但有时候也会压出几道让人琢磨的印子来。”这话搁这儿,也是再合适不过了。话说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热闹开场,咱们中国代表团那是雄赳赳气昂昂,带着自家的鬼工球前去赴宴。这鬼工球啊,可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活儿,小巧得跟玩意儿似的,精致得能让人眼珠子掉出来。你瞧,那每一个球里头的功夫,都是匠人们的心头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全给浓缩在这小球里头了。 可谁承想,咱们一亮相,那帮外国佬就开始撇嘴了。他们说啥来着?说咱们这球啊,平平无奇,就跟白开水似的,没啥看头。翁昭,这位鬼工球的总策划兼雕刻大师,心里头那个憋屈啊,但人家愣是没露怯,脸上还挂着笑呢。为啥?因为他心里头明镜似的,好东西,那得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眼瞅着要开场演示了,翁昭不紧不慢地摆弄起他的鬼工球来。这球啊,一转悠起来,跟变戏法似的,一层套一层,图案那是花花绿绿的,跟躲猫猫一样,时隐时现。观众们一看,这哪儿是球啊,简直就是奇迹!掌声跟放鞭炮似的,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对中国工艺的赞美声浪那是直冲云霄。这时候,翁昭心里头那个美啊,就跟吃了蜜似的,甜到心坎儿里去了。可没曾想,乐极生悲的事儿说来就来。日本代表冷不丁地亮出个硕大的鬼工球,号称足足有三十层,愣是把中国的鬼工球给比下去了。这一手玩得漂亮,立马就把众人的眼球给拽过去了,一圈又一圈的人围了个水泄不通,那叫一个啧啧称奇。日本代表呢,脸上都快笑出花了,仿佛胜利就在眼前,伸手就能摸到。翁昭心里头咯噔一下,可不是滋味,但他也没乱了方寸,眼珠子一转,就开始琢磨起眼前的局来。 “这唱的是哪一出啊?”翁昭心里头嘀咕着。他门儿清,正宗的鬼工球,那得是一整块象牙雕出来的,哪儿能用什么胶水糊弄人。于是,他琢磨出个法子来,简单直接——拿开水一试便知。他这么一说,大伙儿都听明白了,真正的鬼工球,开水里头泡一泡,啥事儿没有;要是用胶水粘的,那可就不客气了,高温一烤,立马就得散架。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日本制造的鬼工球比中国的鬼工球多出四层,眼看,日本
野玫瑰幻想历史
2024-11-14 10:42:1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