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年代没有化肥农民能吃饱饭吗?肯定不能。以我们村为例,人均只有一亩水田,没有化肥怎么精耕细作亩产只有400斤稻谷,折算成大米是280斤,扣除纳公购粮和饲料粮,人均只有6两米一天,是没法吃饱饭的。 有人说,改革开放前农民吃不饱饭是因为大集体引起的,这是不懂农业的人才这样说。 生产粮食的前提条件是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八个字,如果不是大集体,水利建设无法进行,农民只顾自己,工业便无法快速发展,没有化肥生产,没有农业机械,没有农药,光靠管理这一条,增产也是有限的。 工业是农业的助推器,毛主席优先发展工业是明智的。建国初,梁漱溟与毛主席围绕先解决农民吃饱饭问题还是优先发展重工业问题发生了一场争论,毛主席把只注重农业称为小仁政,发展重工业称为大仁政。当时,中国的农业产值占80%,工业基础非常差。美国西方国家都是靠掠夺全世界实现工业化的,中国只能靠自力更生。可是,国家没有钱怎么发展工业?唯一的办法是委屈农民了,通过以农养工的办法来解决工业化缺乏资金的问题。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不难发现,1949年至1970年粮食从11300万吨到20000万吨用了20年时间。究其原因,主要是那段时间中国农业还是依靠人力牛力,没有化肥,粮种退化,生产力落后造成。要提高粮食产量,就必须依靠工业。同样,要解决穿衣问题,也要靠工业。没有工业,不论多重视农业,也是不能解决吃饱穿暖问题的。这一点,梁漱溟看问题就没有毛主席看得远。中国粮食产量超过20000万吨正是有了进口化肥之后,特别是在1973年大批引进德国化肥生产设备之后发生的。随着化肥的供应不断增加,粮食从20000万吨突破30000万吨仅用了5年时间,从30000万吨到40000万吨仅用了6年时间,在播种面积没有增加的情况下11年时间粮食翻了一番。当然,其中也有高产粮食种子的作用在内。 依靠大集体的力量,七十年代前我国建成了8600多座水库,有条件的地方都修了灌溉渠,有力地保障了粮食的生产。从五十年代开始,我国便引进了农业机械生产设备,到70年代末,全国所有生产队都至少有一台手扶拖拉机,公社有中型拖拉机。 有人说,改革开放穿衣都没有解决,只能凭布票供应。 这是事实,但是,如果是分田到户就能解决吗?不能。要解决穿衣问题就必须增加棉花产量,棉粮争地,是先照顾粮食生产还是先照顾穿衣?这就涉及到二者必须兼顾的问题,想增加棉花产量也是不现实的。中国政府也知道,要解决穿衣问题还得靠工业。我国从五十年代便开始引进生产化纤的设备,由于外汇有限,不能大量购买生产设备,一直到1965年才能小批量生产,人民军队65式军服便是首次使用化纤制作的。70年代化纤开始逐渐增加供应,80年代引进了更多的化纤生产设备,我们的穿衣问题才得到了彻底解决。九十年代凭票供应的时代终于结束了。
6、70年代没有化肥农民能吃饱饭吗?肯定不能。以我们村为例,人均只有一亩水田,没
修正好说事儿
2024-09-24 21:08:44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