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刚走,哈马斯就来了,中国在中东有更重要事情
在4月26日的夜晚,布林肯圆满结束了他对中国的官方访问。通过我们从美国大使伯恩斯所发布的欢送照片了解到,在布林肯启程回国时,并没有中国官员前来送行。在他与伯恩斯握手告别之后便登上了返美的班机。
对此次布林肯的访问,来自中国台湾的著名作家雁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他认为,从北京政府的角度出发,美国国务卿此行实际上是承担了一种“来访请罪”的姿态,这是由于美国在中美双边关系处理上的失策。尽管作为世界头号大国和领袖,美国在对华策略上似乎有所软化,但这种姿态更多是基于维持自身领导地位的考虑。因此,尽管有所接近,美国在此次访问前仍积极炒作了“中俄合作”、“新疆人权”以及“产能过剩”等议题,试图借此作为提升谈判筹码的手段。
雁默进一步指出,中美之间的这场大国博弈复杂又简单,本质上是围绕美国未完全履行双边协议的问题。要涉及美国在美日菲导弹协议、贸易与技术封锁等方面对中国的挑衅行为。
此外,布林肯此行还特意提及俄乌冲突问题。在访问期间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布林肯强调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机床、微电子产品和硝化纤维素供应国的地位,这些民用物资的提供显著加快了俄罗斯在国防工业方面的发展速度。他暗示,倘若没有中国的支持,俄罗斯在俄乌战场上的维持将变得更加困难。
面对布林肯的指责,中方展现出了明确且坚定的反应,“中国不作俄乌冲突的替罪羊,也不为他国行为买单。美国应当停止对中国的抹黑与施压,停止对中国企业的单边制裁。”中国外交部美洲大洋洲司司长杨涛强调,中国既非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非参与者,未进行任何煽风点火的行为,中方的立场是“促和谈、政治解决”。
布林肯离开不久,巴勒斯坦便派出两大组织的代表团赴华,旨在寻求中国调解,以实现巴勒斯坦内部的和解,并为建立联合政府、推进两国方案提供基础。这一动作不仅标志着中国在中东问题上的影响力持续上升,也凸显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在为中东地区带来和平方面的信心。
中国在伊朗与沙特之间成功斡旋,促成了这对长期对立双方的和解,为其在中东地区的调解角色增添了新的案例。巴勒斯坦两大组织寻求中国协助以达成内部和解,突显了中国对于提供中东地区和平方案的潜力和国际社会的认可。
中国外交部的发言人也曾强调,支持巴勒斯坦各派通过对话协商实现内部团结。这一声明后不久,巴勒斯坦两大组织即派出代表团,展现了中国在中东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
在谈及巴勒斯坦两大组织——哈马斯和法塔赫时,值得回顾的是,自2006年哈马斯赢得大选以来,由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不认可,两大组织之间产生了深深的裂痕,持续对立长达18年。当前的巴以冲突再次暴露了巴勒斯坦内部的不团结。面对美国否决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的举措,打破僵局的前提是巴勒斯坦两大组织的和解,进而组建联合政府,为解决巴以问题打下基础。
巴勒斯坦两大组织的代表团此行前往中国,显示了他们对中国所扮演角色的信任与期待。而中国在全球地区影响力的不断上升,也象征着传统西方霸权正在逐渐减弱。
张扬
奇怪了中美关系的分析干嘛要找一个在大陆籍籍无名的台湾作家??这方面的专家多了去了。
谁是谁的谁 回复 04-30 10:20
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