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展望中长期,公司c端业务扩展的前景如何?
A:在C端业务拓展方面,我们重视商业模式创新与产品价值提升。我们期望通过换电共享和B2G(Battery to Grid)模式最大化利用电池长寿命的价值,确保消费者从宁德时代的电池产品中获得超越竞品的更高价值。近期,我们与中国石化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一方面帮助他们应对零售业绩下滑的压力,另一方面借助优质的电池资源与金融服务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多元化的价值体验。此外,我们还涉足电动重卡平台,推动电动车的广泛应用,既经济高效又环保。通过与中石油、中石化的合作,我们希望共同推进他们的电动化进程,实现多方共赢。
Q:董事长如何看待未来纯电、插混和增程式车型在市场中的占比趋势?
A:从技术演进的视角出发,我们预计干年内纯电、插电混动和增程式电动车的比例将发生显著变化。当前,大电量插电混动和增程式车辆占据主流,凭借其更高的纯电行硬里程满足了市场需求。然而,长远来看,纯电动汽车无疑是发展趋势的核心,因为智能化与电动化的深度结合决定了纯电是最终解决方案。至于纯电车型占比达到90%的具体时间节点,则会受到不同地区市场条件及供应能力的影响,目前难以准确预估。
Q:贵公司在欧洲的发展态势如何?欧洲本土化生产的要求对公司有何影响?
A:欧洲和美国均致力于实现电池本土生产以实现能源自给自足,但由于行业覆盖面广和技术门槛高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难度。对此,我而己在欧洲和美国市场采用LRS(技术授权)模式,有效减轻了公司的资本支出压力。目前公司则务状况稳健,现金流充足,并因此得以实施特别分红政策。展望未来,尽管可能需要的直接投资相对有限,但我们对欧洲和美国市场的增长潜力持有高度期待。
Q:公司推行高分红政策是否意味着对未来增长速度的信心不足?
A:恰恰相反,高分红政策并不反映我们对增速的担忧。实际上,公司业绩表现强劲,现金流状况良好。推出街分红旨在回馈股东,同时也符合监管要求和投资者对现金回报的关注。鉴于公司仍保有大量现金流,我们更倾向于通过分红来回馈投资者,而非过度依赖理财投资,这显示了我们对自身财务健康度以及未来增长前景的坚定信心。
Q:在3至5年后的智能驾驶环境下,一台理想的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应为多少?
A: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个人使用习惯、地理环境及心理预期而异。例如,在寒冷地区冬季续航里程可能会有所减少,为此我们正研发低温性能优越的电池。通常情况下,600公里CLTC续航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但若具备超级快充技术,如十分钟可充400公里电量,即使电池容量较小也能满足需求。对于充电设施不完善的区域,1000公里续航的车型可能更具吸引力;考虑到连续驾车800公里已相当疲劳,这样的续航里程已足够。我们将根据不同市场和客户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产品。
Q:面对地缘政治和市场因素,宁德时代是否会接受更多外国资金的投资?是否有计划与欧洲电池厂合作支持本土化生产?
A:关于国际合作与投资,我们遵循商业模式,愿意通过技术授权和服务收费等方式帮助其他厂商提升电池技术水平。这种合作有助于推动全球新能源事业的进步。此前,我曾提出一种共享机制的概念,得到了欧洲合作伙伴的广泛认同。在地缘政治影响下,只要产品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此类问题就不再是障碍。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学德时代对所有合法合规的外资投资持开放态度。
Q:针对欧洲碳关税问题以及零碳工厂国际认证差异,公司如何应对?是否会通过增加美国本土生产以减少对中国出口,或是推动中欧政府间认证共识达成?是否考虑支付欧洲碳边境税?
A:对于欧洲碳关税和零碳工厂认证问题,我们首先立足于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确保自身实现零碳排放。事实上,我们已看四座工广达到了零碳标准,并符合世界经济论坛的相关规定。我们正在积极推动中欧双方在碳认证方面的互认工作,同时关注中国电网分配绿电的问题,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共识。在欧洲,我们不仅拥有本土制造能力,还担任欧洲电池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积极促进互认目标的实现。对于是否支付碳边境税,这些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Q:在努力降低电池成本和提升效率的过程中,公司如何看待可能引发的市场通缩效应料以及如何在产业链利益分享的前提下维持整个市场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A:我们认为,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电池成本并提高效率,一旦能使优质且价格合理的电池产品普及至全球,这对社会而言将是巨大的贡献。当这类产品广泛应用到乘用车之外,比如储能、船舶、飞机等多个领域时,长期看不仅能避免市场通缩效应,反而会带动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和整体繁荣。宁德时代的愿景是以实际行动推进新能源事业的发展,我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对社会和环境的长期影响。对于投资者来说,选择宁德时代就意味着选择了长期稳定且具有竞争力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