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地球科学部部长Kiren Rijiju在2023年8月3日透露,印度有望在未来5年内斥资260亿卢比(约合22.6亿元人民币)建造自己的第一艘极地科考破冰船(polar research vessel ,PRV),该项目的提案将争取在本财年获得内阁批准。
据Rijiju介绍,拟建新船长约为140米,排水量约为13500吨。能够容纳大约60名科学家和40名船员。巡航速度约为12节,续航时间约为90天。新船将配备先进的科学仪器和设施,如实验室、起重机、直升机、无人机、水下航行器和取冰装置。它还将拥有卫星通信系统、气象传感器和环境监测设备。能连续破1.5米厚的冰,并在低至-30摄氏度的温度下运行。在大约20天内从印度抵达南极海岸。
Rijiju说,印度正在与芬兰、挪威、加拿大和俄罗斯等拥有制造此类船只专业知识的其他国家进行谈判,希望在印度自己制造这艘船。
该艘极地科考破冰船将为印度在南极洲的3个科考站提供后勤和补给服务,还将用于在南大洋有关海域开展研究活动。该船将使印度能够在南极洲进行更全面、更长期的研究,研究领域包括:
——气候变化及其对南极洲和印度的影响
-南极洲及其大陆架的地质和地球物理
-南极水域的海洋生物学和生态学
–南极冰盖的冰川学和冰动力学
-南极洲的古气候和古海洋学
-南极生物技术和生物勘探
新船还将增强印度在南极洲的战略利益,该地受禁止任何军事或商业活动的国际条约管辖。然而,一些国家一直在扩大其在该地区的存在和影响力,这引发了人们对潜在冲突或违反条约的担忧。
印度是《南极条约》的最初签署国之一,一直积极参与其决策进程。新船将帮助印度保持其作为协商方的地位,并维护其在南极洲的权利和责任。还将提升印度在极地研究与合作方面负责任和领先国家的形象。它还将为与其他从事南极研究的国家和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开辟新的途径。
实际上,这并非印度首次计划建造极地科考破冰船。早在2014年,印度内阁就批准了10.51亿卢比(1.2亿美元)用于采购1艘极地科考破冰船,并进行了招标工作,但随后因为赢得竞标的船厂提出了额外条件,印度政府最终放弃了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