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为何吕后集团反对,刘邦就换不了太子?

从汉初政治力量博弈的视角,可更清晰地理解刘邦最终未能废黜太子刘盈的深层原因,当然这不是唯一的解读。汉十二年,刘邦去世,十

从汉初政治力量博弈的视角,可更清晰地理解刘邦最终未能废黜太子刘盈的深层原因,当然这不是唯一的解读。

汉十二年,刘邦去世,十六岁的嫡长子刘盈继位,此时赵王刘如意仅十岁,他们年龄相差6岁。

刘盈无论在年龄还是身份上都占据着绝对优势。

很难理解,刘邦为何仅仅想要凭借一句“不类我”,就打算废太子,立刘如意。

要知道,这件事不管是在法理上还是政治合法性上都缺乏立足点。

而且以吕后为核心的强大政治集团,他们的反对使得换太子一事在政治上几乎不可能实现。

作为政治老手,刘邦不应该不知道其中的道理!

那为什么刘邦还会做出这种看似反常的举动呢?

有人说,爱屋及乌?把对戚夫人的喜爱,延续到了刘如意身上?这一点肯定是有的,但是也不足以令刘邦冒天下之大不韪。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时的托词还历历在目,刘邦会将把柄交给别人吗?

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还有人说刘邦对刘盈 “仁弱” 的性格感到担忧,怕后代镇不住功臣集团。

这话更站不住脚!

吕后的强势+刘盈的仁弱,与戚夫人(戚夫人并没有表现出强势以及政治能力)政治弱势+刘如意年弱的双弱组合,谁更镇不住功臣集团一目了然。

如果说刘邦担心 “主少母壮” 祸乱朝纲的话,十岁的刘如意相比十六岁的刘盈更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既然常见的情感或性格因素都不足以解释刘邦的行为,那么我们必须从更深层的政治力量博弈中寻找答案。

接下来我将以刘邦两难的境地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1、如果立刘如意为帝

他没有母家的支持,这就缺乏制衡功臣集团的力量,很容易导致一家独大的局面,这样更容易被功臣集团架空,甚至还会牵连皇位归属问题,“改朝换代”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

“为人刚毅”的吕后,有吕氏集团背后撑腰,尚且担心诸将为乱,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一个铁腕人物做后盾,西汉的走向将会发生怎样的变数。

诸将故与帝为编户民,北面为臣,心常鞅鞅,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

而戚夫人能够仰仗的唯有刘邦的宠爱,除此之外,她没有任何能够镇住那群骄兵悍将的手段!

退一万步讲,即便刘如意有母家的支持,也需要在其上位之后,迅速提拔外戚使其形成一股可以抗衡功臣集团的力量;而这又势必引起功臣集团与宗室的焦虑与猜忌。

更重要的是,若立刘如意为帝,刘邦就将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如何处理吕后以及他背后的吕氏集团跟其支持者,想要刘如意皇位稳定,刘邦必须彻底清除吕后集团这一不稳定因素,如果他没有采取这种行动,在他死后刘如意母子必将迎来清算与反噬。

而如果刘邦在生前采取行动,很可能引发内乱,此时的西汉刚刚经历一连串的诸侯王谋反,北方的匈奴更是虎视眈眈,刘邦的身体也渐渐无法支撑应对复杂的情况。

如果放任这种事情的发生,西汉很可能陷入内忧外乱。

另外吕泽、吕释之在反秦、灭项战争中战功赫赫,麾下有独立的军事力量,虽然吕泽已死,但是吕泽为国而死的经历反而令吕后获得了更多的政治遗产,以及更多的同情跟支持,吕后集团也因此被赋予了一种为国牺牲的奉献精神和悲情色彩。

长兄周吕侯,死事。

另外还有妹夫猛将樊哙以及女婿张敖等人。

加之,异姓诸侯王的遭遇以及吕后对待韩信与彭越的手段,别人或许不知道斗争的残酷性,但是吕后绝对知道。她深知束手就擒唯有死路,不如拼死一搏。

而另外一个能够清楚利害关系的是吕后的妹妹,樊哙的老婆吕媭!

诸吕之乱中,吕后二哥吕释之的儿子吕禄准备放弃兵权,吕媭听闻后:

大怒,曰:“若为将而弃军,吕氏今无处矣。”乃悉出珠玉宝器散堂下,曰:“毋为他人守也。”

而事实正如吕媭认为的那样,当你放下屠刀后,自然有人送你上西天!

所以立刘如意,吕氏一族大概率会反抗,而西汉则将面临内战。而樊哙也会被逼反,这已经不仅仅是利益的问题,也意味着生存还是死亡!

2、如果立刘盈为皇帝

吕后年长,常留守。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吕后兄二人,皆为将。

吕后不仅有帮助刘邦平定天下有王佐之功,还有多年被留质于项羽军中的政治资本,更有杀淮阴侯韩信与梁王彭越的政治手腕。

外加吕氏集团可以跟功臣集团相互制衡。

而仁弱的刘盈则很可能会放戚夫人母子一马,当然这种想法很可能是一厢情愿。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刘盈获得了文臣集团的支持,

所以立刘盈的风险要远远低于立刘如意。

即便如此,风险依旧存在,他担心的主要还是功臣集团,汉朝初年,对于外戚的提防其实还没有那么重视,后世对于外戚威胁的高度重视始于王莽篡汉。

因此对于刘邦来说制衡功臣集团才是当务之急,顺便也可以限制一下外戚的扩张势力。

为此,刘邦首先行白马之盟,非刘不王,非功不侯。

其次立刘交为楚王,立刘肥为齐王,刘恒为代王... ...以宗室拱卫皇权。

最后安排辅政之臣,这里边应该也有“制衡外戚” 的意图:

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刘邦通过这三种方式为汉朝的稳定做出了最后的努力,结果也印证,正是这三种策略的限制,令吕氏之乱没有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局面。

最后,我认为立刘如意可能是刘邦在某个场合,不经意或者非理性的情况下说出来的言论;或者是在戚夫人的引导下,令刘邦表现出了这种态度。

而戚夫人则抓住机会,利用刘邦对她无法替代的眷恋,不断以‘啼泣’的方式深化这种意识,让刘邦不忍驳其面子。

“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虽然刘邦一时可能因为冲动出现欠考虑的想法,但是当他情绪趋稳之后,他一定会考虑到这样做将给西汉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

可是他又无法直接拒绝戚夫人,因此他需要借助外力来让戚夫人知难而退。

当他吐露出要立刘如意的打算后。

刘盈的老师叔孙通,立马上书谏言:

叔孙通谏上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適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汙地。”高帝曰:“公罢矣,吾直戏耳。”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柰何以天下为戏!”高帝曰:“吾听公言。”

御史大夫周昌更是当面硬怼:

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

最后,张良建议吕后请来商山四皓,这样刘邦等来了最后的台阶,戚夫人也放弃了最后的努力。

为何请来商山四皓后,易太子之事才最终落幕?看一下他们怎么说的:

“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如果说吕后代表着外戚集团,叔孙通代表着朝内的文人集团,周昌代表着文臣与功臣集团的联合立场,这是来自朝野对于政治规则的维护,避免因废长立幼而引发动荡。

那么商山四皓则代表着地方士族领袖,他们的言论,更是让刘邦明白,刘盈的支持者已经从朝野遍及到了民间,获得了广泛的舆论支持!

到此时,时机已然成熟,刘邦对戚夫人说:我想更换太子,但那四个人辅佐太子,他的力量已经形成,很难再动摇他的地位了。吕后真的会成为你们的主人了。

“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

最后,刘邦为戚夫人与刘如意的安全进行了最后的努力。

先是派强硬并对吕后有恩的周昌为赵王刘如意的相国,然后听说樊哙对戚夫人不利,派陈平跟周勃诛杀樊哙。

可是一切都晚了,皇权争夺本就是零和博弈,戚夫人的失败意味着刘邦死后,清算的开始。

就跟吕后去世后,吕氏集团面临着清算一样,只是可惜的是刘盈,刘盈的“仁弱”本就对各方势力都不构成威胁,但是依旧无法逃避斗争扩大化后牺牲品的身份,刘盈子嗣全部被杀!

在这一次立嗣风波中,吕后跟戚夫人都不是最后的赢家!

评论列表

莫忘
莫忘 8
2025-09-27 08:11
人家刘邦跟老婆唱双簧而已,假借立如意为太子,找出一波不支持刘盈的人解决掉,不然张良这么聪明的人怎么可以去参合皇室的立储之争,像韩信这种政治白痴还想中立,结果立刻被吕后干掉[抠鼻]

777 回复 09-28 18:19
行行行,你真聪明,你比那司马迁都聪明,要不要把史记推翻由你来写?按照你的想法来写?我们都是俗人,我们没有能力穿越到汉朝时期,没有能力亲眼见,亲耳听这件事,所以我们只能认为史记记载的就是历史真相,我们不像你有无限的想象力,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你是Ultra

莫忘 回复 777 09-28 18:51
如果韩信真有谋反,那刘邦杀他没任何问题啊,为什么后人都说刘邦乱杀功臣都替韩信报冤呢?

浮生若梦
浮生若梦 7
2025-09-29 22:50
是薄太后,她的儿子是汉太宗文皇帝刘恒
用户88xxx92
用户88xxx92 5
2025-10-10 10:57
吕家和沛县功臣集团都是老熟人,知根知底,好歹也算熟人。戚夫人和沛县老人一点交情都没有,别人凭什么支持她?
wade
wade 3
2025-10-07 20:49
换太子汉武帝刘彻就干成了,弄死太子,太子他妈绝望自杀,换新太子,临死前弄死刘弗陵那年轻的妈钩弋夫人!
a stranger
a stranger 1
2025-09-27 11:14
刘盈最惨,嫡长子身份,被灭门。。

原罪 回复 09-27 17:55
刘盈死的早,唯一被所有人承认的儿子还被吕后毒杀了。至于诛吕之乱死的那几个都没被当作刘盈的后人

用户10xxx73
用户10xxx73 1
2025-10-10 09:23
无吕雉则无赤帝子,无韩信则无汉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