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学习华为的成功经验,想着有什么诀窍、秘籍,学会后就能快速成功,他们不知道华为实际上早就公开了自己的“秘籍”——《华为基本法》。
什么叫基本法?
打个比方,“日月轮转”是基本法,“天要下雨”是基本法,“1+1=2”是基本法,做企业也是有最基本的规则的,比如说货源、客户和法律构成了市场经济的三要素,这就是基本法则。
《华为基本法》就称得上大道至简,一字千金,它把商业和企业的很多真理归纳出来了,一个创业者如果把最基础的规则心领神会,就容易少走弯路,发展迅速。
从这点来说,任正非在创业之初就认识、掌握了企业的基本规律,这就证明了他的资质之高,世所罕见。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国内企业还是“野蛮生长”的阶段,大家都忙着赚钱,很少有人去认真考虑对商业进行高屋建瓴的把握。
做事业能够先人一步,直接洞察本质,不为假象所迷惑,这就叫资质,这也是任正非最牛的地方之一。
1、认真负责和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华为最大的财富。
理解了《华为基本法》中的这句话,也就能真正领悟“以奋斗者为本”的内涵了,“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
在这个世界上,人是最宝贵的,华为创业的成功首先是因为有任正非这个创始人,然后是有一大批认同任正非理想、华为使命的奋斗者,至于技术、产品、市场等都是有了人之后才有的。
精神是可以转化成物质的,这是真理。
做企业就是要以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又以物质文明来巩固精神文明的成果,两者就像是黑鱼白鱼的统一,不断循环,生生不息。
2、我们强调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
这句话是成长最大化的意思,既然你认为企业的最大财富是认真负责和管理有效的奋斗者,那就应该以奋斗者的成长为主要目的,以利润为次要目的。不是不要利润,而是一定利润水平上的成长最大化。
事实上,没有人力资本的持续增值就不会有财务资本的不断增值。想一想,你投入几百万、几千万开办公司,这些钱怎么能够变成几个亿、几十亿呢?主要还是靠员工的奋斗。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上流行说什么利润最大化,大家一切向钱看,几乎人人都做着发财梦,但任正非并不这样认为,他秉持事业可持续成长的原则,给企业设立每个时期的合理的利润率和利润目标,而不单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成长最大化的内涵就是核心竞争力的快速提升,有了竞争力自然有市场地位,有了地位和格局,那利润就是水到渠成的一个结果。
实力的提升才是扭转局面的根本,不管是在商业还是在社会其他领域,都是如此。
3、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我们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
没有理想和目标就做不成事业,一个人或一个企业首先要问自己的发心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自己发财,那事业就很难做大。
任正非当年要是只为了自己个人的成功,那他何必财散人聚?而要是没有财散人聚,华为又如何凝聚千军万马?
“以客户为中心”和“以自己为中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商业认识,华为的成功让我们看到,唯有利他才是最大的利己,如果只是考虑自己的利益,实际上也不能得偿所愿。
还是要有正确的理念,有正确的理念才有正确的态度、行为和结果。
理念决定立场,立场就是最大的原则。
4、华为主张在顾客、员工与合作者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努力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部动力机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经济利益才有生产关系,但没有正确的生产关系,又谈何生产力的发展呢?两者本来就是互为一体,相得益彰。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自然产生对应的意识和文化,基于文化,才有对应的组织、制度和管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老方说任正非是真正的高人,他没有像很多老板那样侧重所谓的管理方法,而是以文化来创造环境,文化权才是最大的管理权。
或者说借假修真,管理是假,文化是真,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这就是文化的作用。
华为强调不让奋斗者吃亏,这才是员工愿意奋斗的关键,奈何一些老板光想着让员工奋斗,却不知道“奋斗者不吃亏”才是根本。
当一个企业能够与客户、员工和合作伙伴结成利益共同体之后,这个共同体规模越大,企业就越成功,当然内部的利益分配机制必须科学合理才行啊(分配是由文化决定的)。
5、机会、人才、技术和产品是公司成长的主要牵引力。
机会比金子重要。企业家为什么是社会的稀缺资源?就在于企业家可以洞察机会,把握机会,然后才能汇集人才,研发技术和产品。
人才是奔着成长机会来的,如果只是为了经济利益,他们又何必到你这里来?人才之所以是人才,就是能够区分什么是短期利益,什么是长期利益,知道如何选择对自己最有利。
任正非43岁创业时候没有什么资源,但他有个好处就是愿意给员工做事的机会,不像其他地方那样对员工进行各种限制,这是人才乐于留在华为的一个重要原因。
价值是靠员工奋斗来创造,而价值分配又是决定价值可以持续创造的根本,华为可分配的价值主要是组织权力和经济利益,分配形式则是机会、职权、工资、奖金等,机会是第一位的。
机会牵引人才,人才带来技术和产品,从而构建更大的机会,这就构成了企业的良性循环。